高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4)

高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4)

ID:21107538

大小:2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9

高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4)_第1页
高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4)_第2页
高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4)_第3页
高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4)_第4页
高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4)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4)  一、品味诗的语言及意境;  二、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三、背诵全词。  通过朗读训练,赏析诗句的表现力。    教学用具  课件  1、歌曲《沁园春·雪》;  2、学生忆诵《沁园春·雪》。  这堂课我们学习毛译东用“沁园春”作词牌名的的另一首词“长沙”。  “沁园春”这个词牌都分上下两阕,每阕的句数、字数都有规定,所谓“词有定阕,阕有定句,句有定字”。从《沁园春·雪》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诗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沁园春·长沙》会给你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主席凝练铿锵、极富

2、表现力的语言,同时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领会诗歌深远优美的意境。  这首词的题目是《长沙》。长沙是毛泽东早年生活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全国各地工农活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1925年1月,党的“四大”在上海召开。大会指出,中国民族革命,必须有无产阶级参加,并取得领导地位,才能取得胜利。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头,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词。  《春江花月夜》音乐  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抒情朗读,每读一次解决一个问题。  1.  初读:

3、朗读全词==>熟悉上、下阕的内容。  二读:朗读上阕==>注意字音:霜、自等,排除方言影响。  三读:朗读上阕==>把握层次。  2.  第一层:交代时间、地点、环境。  朗读提示:用叙述语气,平和、舒缓。  第二层:由“看”统领,展示湘江秋景图。  朗读提示:想象美的画面,情绪饱满,有热情。  由“看”领起的内容:  远望==>“万山红遍”[群山]  近望==>“漫江碧透”[江水]  仰视==>“鹰击长空”[长空“]  俯视==>“鱼翔浅底”[水面“]  动作之劲==>“争”“击”“翔”  色彩之浓==>“红”“碧”  数量之多==>“万”“层”“百”  竞争之烈==>红

4、绿争辉,船只争流,鹰鱼争乐  第三层: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  无疑而问,从而引起思绪,过渡到下阕。  朗读提示:语速稍慢,既是思索,又含肯定答案。  3.  四读:朗读下阕==>注意读出感情。  过渡语:上阕写今日之游、眼前之景,提出问题,引起回忆。  下阕写昔日之游,忆过去峥嵘,回答上阕提出的问题。  提示:  ①“携来百侣曾游”与上阕“独立寒秋”形成对比。  ②“忆往昔”的“忆”统领:革命青年的战斗风格和豪情壮志。  朗读提示:语调高,语气强,豪情满怀的。  ③“曾记否”:既是设问,又是回答。  ④下阕照应上阕。  五读:读全词==>想象、深入意境,体会全词气势之宏

5、,语言之美。  归纳主题。  主题:本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歌曲《沁园春·长沙》  让学生随着音乐画面进入艺术的境界,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词,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特殊文学体裁,起源于两汉,盛行于宋代。特点是每首词都有词调,叫词牌。例如本词的词牌叫“沁园春”,因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人作诗以咏其事,因此得名。  词牌与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有些词在词牌下另有标题或小序,表明主题或写作缘由。  词的分类:  按字数分为:

6、  小令→  中调→  长调→  按结构分为:  单调→只一片  双调→两片  三叠→三片  四叠→四片如梦令·元旦毛泽东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沁园春长沙》反馈检测  1.《沁园春长沙》按结构分类,属______,按字句多少分类,属______。  2.判断下列各项的解释与分析是否全部正确,正确的在该项的括号内画钩,错误的打叉。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尽”与“遍”相应,“染”更有动感,写层林渐渐变红,“如火”则全无上述优点。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碧绿”只写了颜色,而“碧透”则不

7、仅写了颜色,而且写出了秋水清澈见底的特点。  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一般鸟类在空中宜用“翔”字,而鹰在空中总处于一种进攻的姿态,这样写充满了战斗的激情。  D.“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辽阔”只写出了宽广空阔,而“苍茫”则写出了秋天傍晚的雄浑景象,更有韵味。  3.作者在上阕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下阕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  4.背诵全词。    参考答案:  1、双调;长调  2、ABCD  3、下阕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末句以豪迈的气慨回答“谁主沉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