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派研究需要素材

琴派研究需要素材

ID:21102263

大小:133.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19

琴派研究需要素材_第1页
琴派研究需要素材_第2页
琴派研究需要素材_第3页
琴派研究需要素材_第4页
琴派研究需要素材_第5页
资源描述:

《琴派研究需要素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严澂写有一篇《琴川谱汇序》,收在《松弦馆琴谱》中,可以看作是虞山琴派的纲领。它主张发挥音乐本身的表现力,而不必借助于文词;认为音乐表达感情有其独到之处,是文词所不及的。"盖声音之道微妙圆通,本于文而不尽于文,声固精于文也。"文章针对当时一度风行的琴歌,进行了抨击。认为违背了琴歌的传统。"吾独怪近世一、二俗工,取古文辞用一字当一声,而谓能声;又取古曲随一声当一字,属成俚语,而谓能文。噫!古乐然乎哉?盖一字也,曼声而歌之,则五音殆几乎遍,故古乐,声一字而鼓不知其凡几。而欲声字相当,有是理乎?适为知音者捧腹耳!

2、"严澂认为传统歌曲中,经常是一字拖长吟唱出许多乐音,并不是当时那种一字对一音的做法。他的这种意见是正确的。当时,琴坛一度出现一种滥制琴歌的风气。它始自龚经的《浙音释字琴谱》,把所有器乐化的琴曲,机械地每一音都填上一个字作为歌词。这种歌词不伦不类,逻辑混乱,语意重复,既无文采,更无诗意。杨抡、杨表正等人也群起效颦,把一些古诗词甚至散文,也一律逐字配音,所配曲调平庸呆板,根本无法演唱。这种歪风一时充斥琴坛,出版了不少质量低劣的谱集。由于严澂的大声疾呼,适时进行中肯的批评,"一时琴道大振",改变了这种状况,虞山

3、派受到了人们的尊重。明代琴歌数量很多,仅专集就有十来种存世,但有关琴歌作者的史料却不多见。琴歌作者往往是多产作家,没有明显的师承渊源,也没有形成有影响的派别,这可能和他们的艺术水平和社会地位有关。后人以为琴歌作者属于江派,和浙派并立,这是一个误会。早期的琴歌专辑就以"浙音释字"命名,作有大丘琴歌的尹尔韬就是浙江人,还有一个陈大斌也是浙江人。  蒋文勋的《琴学粹言》,见于《二香琴谱》(公元1833)。包括论琴诗、论指法、论派、论琴歌。在"论歌词"中,把琴曲分为两大类:一类呈"朝廷雅乐",以合奏为主。为的是"

4、宣扬功德,故皆有文。"另一类是"世俗独弹之虚谱",如伯牙的《水仙》,沈遵的《醉翁》。说它们"导养神气,调和情志,故皆无文"。他肯定了《松弦馆》、《大还阁》、《澄鉴堂》等无文之谱,批判了杨表正等人"循字配音"的荒谬浅鄙。琴旨》一书。此书被誉为"发前人之所未发之旨"(《琴旨•自序》)。以后琴家,如吴?、陈世骥等人,都从这本书中得到了有益的启示。    王坦懂得琴曲最初是由歌唱演变而来的,但他和严澂一样,对后世一字对一声的填词做法,非常反感,认为是:"谬种流传",不仅失去了"歌永言"的传统,而且远不如元曲那样"

5、抑扬高下"、"宛转可听"。他认为古曲离开了原词,传之已久,不需重新填配,以免"岐而二之"。主张就音乐本身来欣赏,说:"声音之道,感人至微,以性情会之,自得其趣,原不系乎词也"(《琴旨•有词无词说》)。    对于琴派,王坦认为是由于不同的生活风尚所导致的,"五方风气异宜,故俗尚不一。"说它们"传派虽分,音律实合。"并评论当时琴派说:"中州派高古端严,宽宏苍老,然用意过刚,殊失仇柔乐易(意?)。浙派清和善俗矣,借其填词合曲,好作靡曼新声。八闽僻在边隅,唐宋后始预声名文物,其派多弃古调,务为不经之词,岂无乖于

6、正始?金陵派之参序有节,抑扬有纪,可谓得古韵之遗。第取促节繁声,犹未免六代淫佚之失。"在这些派别中,他对浙派、八闽肯定较少,对中州、金陵肯定较多。最后谈到虞山派,则大为赞扬:"一时知音,遂奉为楷模,咸尊为虞山派。"虽其中也有人"喜工纤巧,好为繁芜",那是他们"以膺乱真"的缘故(《琴旨•支派辨异》)。《琴书大全》:是中国现存重要的古琴文献之一。全书共22卷。前20卷为文字,有万历十八年(1590)萧大亨序和蒋克谦自序。文字部分包括:收录历代有关琴学的记载,如:声律、琴制、指法、曲调、弹琴圣贤以及有关琴的诗文

7、等681篇。末2卷为琴谱,收录琴曲62首。《松弦馆琴谱》:虞山派传谱。编者严澂。成书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初版22曲,再版陆续增至29曲。书中有编者所撰《琴川谱汇序》,批判了当时在琴曲中滥填文字的风气,在琴界有较大的影响。《浙音释字琴谱》:南昌龚经编释。成书于1491年前。原书残,现存39曲。每曲逐音配有文字,大多难以演唱。个别为传统琴歌,如八段的《阳关三叠》是现存最早的版本。《杏庄太音补遗》、《杏庄太音续谱》:编者萧鸾。《杏庄太音补遗》成书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全书共3卷,收72曲。编者强调

8、本人是徐门正传,并在每曲前配以相应的“吟”,作为序曲。《杏庄太音续谱》成书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书中包括他游历吴、越所得的传谱和他自己的创作,共38首琴曲。萧鸾在其《杏庄太音补遗卷一》清字集开首宫意中有:“师旷曰,音生于大地之初,琴制于伏羲之世.有音无文者也.后人释以文.妄矣,谨依先言.去文以存勾剔。”萧鸾强调他本人的琴派乃徐门正传,上祖浙人徐晓山,他的琴学主张“去文以存勾剔”。即是说,只把琴作为器乐演奏.不许用文辞来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