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纵隔肿瘤课件

医药卫生纵隔肿瘤课件

ID:21099104

大小:2.87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8-10-19

医药卫生纵隔肿瘤课件_第1页
医药卫生纵隔肿瘤课件_第2页
医药卫生纵隔肿瘤课件_第3页
医药卫生纵隔肿瘤课件_第4页
医药卫生纵隔肿瘤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药卫生纵隔肿瘤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纵隔间叶组织源性肿瘤的CT表现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放射科纵隔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种类繁多,文献报道几乎各种类型的肿瘤均可发生于纵隔,但均很少见。上海医科大学1982年统计294例中,此类肿瘤11例,3.7%,上海胸科医院统计1793例中,此类肿瘤76例,占4.2%,本组统计186例,间叶组织肿瘤11例,占5.9%。间叶组织肿瘤包括血管淋巴管瘤、脂肪源性肿瘤、纤维源性肿瘤、间叶瘤、肌源性肿瘤及瘤样病变。血管源性肿瘤纵隔较常见间叶组织肿瘤,年龄8-54岁,大小4-15cm,少数可以多发。(1)血管瘤:类型以海绵状血管瘤多见,部

2、分为毛细血管瘤,其基本组织结构为血管,内衬以内皮细胞,有纤维包膜,文献报告可发于纵隔各部。CT表现:本组4例海绵状血管瘤均位于后纵隔气管后或气管旁,呈现软组织密度,CT值8-22Hu,密度均匀,1例有点状钙化,无明显强化。(2)血管肉瘤:真性血管肿瘤,来源于血管壁支持组织,即血管内皮或外皮瘤(肉瘤),纵隔内罕见。周山等报告1例(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75)为后纵隔巨大软组织肿块,向胸腔内凸入,密度欠均匀,其内见点状钙化。脂肪源性肿瘤分为脂肪瘤及脂肪肉瘤两种,多数位于心缘旁及心膈角处。年龄24-45岁,肿瘤大小不一。

3、脂肪瘤CT表现较为典型,呈现脂肪密度样肿块,本组2例,1例位于心缘旁、叶间裂及肺门部血管间隙内,另1例位于心膈角。该病变需与纵隔脂肪沉积症鉴别,后者分布范围广,纵隔两侧均有分布,其内无毛细血管纹网,脂肪瘤单侧分布,呈现肿块样且其中可见毛细血管纹网。孙殿敬报告1例(实用放射学杂志,1998,512)右心缘旁脂肪瘤致中叶阻塞。脂肪肉瘤多为粘液性,表现与脂肪瘤相近。闫守智(实用放射学杂志,1999,10,582)报告1例脂肪肉瘤,肿瘤大小10×13×10cm,肿块呈脂肪密度,其内可见钙化灶,包膜完整。纤维源性肿瘤(1)孤立性纤

4、维瘤:起自胸膜,呈息肉样突入纵隔或胸腔,包膜完整,呈软组织密度,本组1例位于前纵隔心膈角处,呈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包块,突入胸腔且与纵隔间有分界。手术包膜完整,界限清楚,其外上缘与中叶外上段有0.5cm蒂状物。(2)黄色纤维瘤:黄色肉芽肿由oberling53年命名,好发于后腹膜腔及四肢软组织内,其内因含有大量泡沫细胞(黄色瘤细胞)及纤维母细胞而得名。目前报告的病例较少,约10例,肿瘤大小不一,4-18cm不等,生长缓慢。前、中纵隔均有发生。刘增荣(实用放射学杂志,1991,4:256)报告1例肿块位于左侧纵隔旁,软组织密度

5、(9.8Hu-21.6Hu),包膜完整。本组1例位于后纵隔巨大包块,向上突入颈部,其内密度不均,轻度强化,周围血管被推移,包膜完整。(3)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常见软组织肿瘤,多发生于四肢,目前有发于腹膜后、肝脏、肺、骨骼的个案报告,纵隔少见,陈忠年等报告3例均位于后纵隔,刘尚梅(实用癌症杂志,1999,244)报告3例均位于中纵隔,部分报告有前、中、后纵隔均有发生。组织起源于兼性纤维母细胞,具有向纤维母细胞和组织细胞分化的能力,其起源、形态、结构及生物学特性符合一般肉瘤,故又称为纤维组织细胞肉瘤。大体形态不规则,表现多样

6、,对周围组织有压迫及侵润,包膜不完整,其内密度不均匀。本组1例位于后纵隔,形态呈不规则样,密度不均,与周围结构界限不清,术中发现与周围粘连。间叶瘤起源于中胚层的多潜能分化组织,其组织特点除纤维成分外,尚含有两种以上的间叶成分(脂肪、血管、平滑肌),此类是否属于肿瘤性质或错构瘤性尚有争议。本组1例组织构成为纤维、脂肪及平滑肌,包膜完整,大小约7×6cm,表面呈结节状,质地较硬。CT呈现前纵隔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CT值7-32Hu。林翔鹏报告1例纵隔间叶瘤(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25)为巨大肿块,由多种成分构成,肿块密

7、度不均匀,含有较多脂肪组织及部分骨骼组织;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806报告1例纵隔血管脂肪瘤应属于间叶瘤。肌源性肿瘤好发于腹膜管腔器官,纵隔内罕见,起源于纵隔血管平滑肌及横纹肌,文献报告(临床放射学杂志,1999:174)位于前纵隔(1例)及中纵隔(2例,实用外科病理学:779)、(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799)报告1例位于后纵隔的横纹肌肉瘤。肿块大小4.7-16cm不等,肿块多突入胸腔。本组1例横纹肌肉瘤位于后纵隔,肿块大小10cm,突入右侧胸腔,其内有较广泛的散在钙化点,软组织部分密度为20-32Hu之间。淋

8、巴管瘤分为毛细管型、海绵状型、囊性淋巴管型。有人认为不属于真正肿瘤,而是由增生淋巴管构成,可能为先天性或外伤、手术后继发。由于该病常混有毛细血管瘤,故有人称之为系统性囊性血管瘤病。纵隔多发生囊性淋巴管型瘤:CT表现为单房或房性囊性病灶,呈水样密度。海绵状型多发生于肩部及腋部软组织,本组1例为海绵状型,位于前中纵隔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