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099031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9
《浅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式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灌输式”、“满堂讲”和机械训练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改变教学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需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正确途径应当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作文、听说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要较好的完成这一教学过程,就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浓厚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一种长效的兴奋剂。浓厚
2、的兴趣,还可以促进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和记忆力的发展,增强情感体验,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所有这些,对于提高学习语文的质量和效率,都是至关重要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很多,如激活课堂,让教学生动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激活语文课堂气氛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重视导语。一个好的导语能把学生带入一种心向往之的教学境界。导语要求新、求活,但不能故弄玄虚。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导语的设计需要教师的机智,有时也需要现场发挥,随机应变。 2.巧
3、妙提问。问题是课堂的灵魂。问题设计得好,加上课堂上老师运用得当,一堂课就能被充分激活。问题是一把金钥匙,它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和求知之门;它又是一座桥梁,架设在一个个充满知识迷津的渡口。 3.增加文学欣赏。文学的魅力是无穷的,语文课上如不加以利用,岂不太可惜?语文课不能让学生仅仅局限于那本语文教材。 4.收获知识。教学生动有趣,固然是一种好方法,特别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效果显著。但我认为让学生从语文课中“有得”,感到学习语文“有用”,才是更高意义上的好办法。小学生认识一些汉字以后,就可以拿起报纸或书本来读,感到无比的快乐。如
4、果每堂语文课都能使学生有明显的收获,在知识方法,语文技能、思想情感等方面得到充实和提高,学生还会不喜欢语文吗? 二、教师切实改变教学方法,要达到真正会教 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并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让自己会教,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好。会教,涉及的面很广,我认为教师应当首先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对语文教学要有几点基本认识。一是语文学科的目的任务:概括地说就是读、写、听、说、能、感。(能,是指掌握语文学习的各种能力;感,是指情感价值观教育。)二是把握语
5、文教材的特点。语文教材是文选式的,教师要以教材为例文去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能力。三是教学的基本途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光是教师讲,学生没有实践,提高不了能力。 其次,会教,首先是教师应有很强的吸引力,让学生爱学。这不能靠笑话,幽默达到,还得从教学本身增加吸引力。如,让学生感知课文,教师的设计首先是要吸引学生,让学生不能不读。 教方法,也就是对学生“授之以渔”。要把学习知识的方法,记忆知识的方法和运用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如:分析人物描写运用的方法及其作用的方法是:要先知道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肖像、语言、动作
6、、心理和神态描写,分析其作用要结合文章的中心和所要表达的感情来思考。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老师讲得精彩,那毕竟是老师的理解。总是老师讲,学生听,时间一长,学生就会不动脑子,那些上课注意力差的学生就更容易走神。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只有通过他自己的亲自实践才能获得。所以在教学课文时我让学生边读边思边悟边记,学习流程为“读书——思考——讨论——笔录”。而教师在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的同时,或和学生一起读书感悟,或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予以个别点拨;学习完毕或抽查问询,或收取学生课本(或笔记),
7、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教师在这里只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只做方法的指导和过程的控制,课堂气氛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学生在从被动听课变为自主性学习中会自发地,能动地感悟、体验、深探细究,会变得爱学、会学、乐学,成为一个创造性人才。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就真正达到了吗? 四、让学生大量的阅读,培养出色的语文能力 首先,大量的阅读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知识。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需要广博的基础知识作为支撑。大量自由的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天文、地理、历史、自然、社会、科技等方面的知识,这些依靠自
8、由阅读积淀在心灵深处的知识比老师在课堂上生硬灌输的知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具有更大的支持作用。 其次,大量的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人生视野。学生因年龄的关系,对于人生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大量的阅读反映人间百态的文学名著可以深化学生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大量阅读中外名家的传记作品可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