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语谚语中的矛盾现象

浅析汉语谚语中的矛盾现象

ID:21071331

大小:6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19

浅析汉语谚语中的矛盾现象_第1页
浅析汉语谚语中的矛盾现象_第2页
浅析汉语谚语中的矛盾现象_第3页
浅析汉语谚语中的矛盾现象_第4页
浅析汉语谚语中的矛盾现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汉语谚语中的矛盾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汉语谚语中的矛盾现象摘要:人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谚语,但其中存在着一些矛盾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个人品质的不同;看问题角度的不同;社会环境的不同;认识能力的不同。矛盾的谚语仍被人们使用,与人们的求真心不够,有着普遍的从众心理,喜欢拿别人的经验去套,有时用于逃避责任和自我安慰等有关系。  关键词:汉语谚语矛盾现象产生原因    汉语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使用到的语言。《辞海》将“谚语”定义为:“熟语的一种。流传于民间的简练通俗而富有意义的语句,大多反映人民生活和斗争的经验。”《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

2、版)写道:“谚语:人们口头常用的现成的话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语。……都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带有实际经验的话。”《汉语谚语词典》认为:“谚语是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上述三者都表述了谚语所反映出的是经验或道理,并且流传于人民群众之间。但是,在这些人们经常使用的谚语中存在着一些矛盾现象。本文以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6年出版发行,周静琪、何爱英任主编,《汉语谚语词典》编委会编纂的《汉语谚语词典》为例,选取其中

3、比较明显的矛盾现象进行分类(括号中数字为该词条在书中所在的页码),并探究其产生的原因。这些矛盾的谚语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一、个人品质的不同    个人品质对人们会如何处理事情有着重要的影响。品质高尚的人除了要求自己诚实守信,尽义务、负责任外,在帮助别人时也往往会不遗余力,并且在处理事情时能够坚持公平正义的立场。在只有一个人时,会勤奋肯干、尽己所能;在与人合作时,会精诚协作、互帮互助,这样,不仅能顺利村把问题解决掉,更能够凸显出人多力量大的优势,正所谓“人多好办事”。而那些品质恶劣者一般都是自私自利的人

4、,满脑子都在想自己怎样才能够占到便宜,怎么才能不择手段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处理事情时往往不会顾及到他人的利益。对这些人来说,该负的责任能否肩负尚且难说,替他人承担责任更是免谈。在只有一个人时,为了自己的利益可能会尽力地去做;在与人合作时,则往往会为了一己私利而推诿,导致事情进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如出现“人多懒,龙多旱”的情况。但人多并不是懒的必要条件,懒不懒是由个人品质决定的。类似的情况还有:  一人一双手,做事没帮手;十人十双手,抱着泰山走。(830)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294)  人多

5、手稠,做活不愁。(428)人多懒,龙多旱。(738)  人多好办事。(738)人多盖歪房。(738)  人死账不死。(1107)人死账烂。(1107)  宁亏自己,勿亏他人。(111)宁我负人,毋人负我。(700)  树要直,人要实。(155)无谎不成媒。(953)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112)  宁愿站着死,绝不跪着生。(113)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1234)    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对待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因为每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所处的环境也不同,这样一来,立场

6、也就会不同,看待同一问题时的切入点会有所不同。那么对如何处理同一件事情时的行为要求必然也是不一样的,既然要求都不一样,得出的结论自然也会不同。如什么叫做“大丈夫”?怎么才算“富有”?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对“大丈夫”和“富有”的理解也不一样,评判的标准自然也不一样了。类似的情况还有:  大丈夫宁折不弯。(29)大丈夫能屈能伸。(29)  人能百忍自无忧。(433)不吃馒头也要争口气。(10)  小不忍则乱大谋。(1286)以眼还眼,以牙还牙。(543)  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1063)  外财不富人。(1

7、145)  马无夜草不肥,人不得横财不富。(1063)  不义之财不可贪。(15)    三、社会环境的不同    整体社会环境对人们的认识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社会环境在整体上是公平公正的,人人平等,个人没有特权,在这种情况下,真理就会得到人们的尊重,正义也可以得到伸张,人们的正当奋斗也能看到希望。生活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的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创造出许多积极性的谚语。但假如整个的社会环境污浊,钱权横行,黑恶势力嚣张,则容易产生不公正的现象,人们的正当奋斗也看不到希望。这样的社会环境自然就会产生出一些消极性谚语,个体的力量在黑恶

8、的社会面前显得那么渺小,宿命论的消极思想就会大行其道。这时,只有那些钱权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和一些人类情感能够屹立不倒,其他的诸如公平、正义等美好现象都会在人们的心目中大打折扣。类似的现象有: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551)  八字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983)  有理讲的君王倒,不怕君王坐得高。(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