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析汉语语法中的歧义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汉语语法中的歧义现象摘要:汉语歧义现象长期以来一直是汉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进入21世纪之后,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汉语歧义现象进行了探讨.在本次课程论文中,我将从汉语语法中的歧义类型、影响和消除办法三方面对歧义现象进行浅析.关键字:现代汉语语法歧义什么是歧义?一言以蔽之,歧义是指一个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如: 1、开刀的是他父亲。句中“开刀的”既可指主刀做手术的大夫,也可指“被做手术的患者”。同一个句子出现不止一种的理解,这就是我们所要浅析的现象——歧义。而我今天将从歧义的分类、影响和消除的办法这三方面对汉语中歧义现象进行论述一、歧义的种类歧义在划分种
2、类时可以有多种依据,这里我将歧义划分为句法结构和语法结构两大类。(一).句法结构造成的歧义1句法结构关系不同。汉语语法中结构关系有五种基本类型,分别是主谓结构、偏正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和联合结构。一个歧义句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句法结构,如:2、学生家长都来了3、他想起来了。例五,是谁来了?句中的“学生家长”,到底是联合结构“学生和家长”,还是偏正结构“学生的家长”呢?而例六,是他要起床了,还是他想起了什么事?我们是该理解为述宾还是述补?(2)层次构造不同,句法结构关系相同。4、新工人宿舍这句话的意思是工人宿舍是新建的?还是理解为这宿舍是新进来的工人住的?5、其他国家大事与例四类似,这个
3、例子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结构,它一方面可以认为是本国其他的大事,另一方面也可以认为是外国的国家大事。(3)层次构造不同,句法结构关系不同。6反对哥哥袒护妹妹反对哥哥袒护妹妹7告别山区的青年告别山区的青年(二).语义造成的歧义1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8“鸡不吃了”到底是鸡不吃饭了还是人不吃鸡了,再看:9、这个人谁也没问过。是大家谁也没有问过这个人,还是这个人没有问过其他人?这种歧义就是由于施事与受事同形造成的(2)语义指向不明造成的歧义。当同一个句子的语义指向可以有多种时,它一般就会产生歧义,如10、小陈在桌子上写标语例中,因为语义指向不单一,本个句子产生了多种意思,它可以说小陈是以桌
4、子为凭借,站在桌子上在更高的地方写标语,也可以说小陈随意涂画,直接在标语写在了桌面上,还可以理解为,小陈是将纸平铺在桌子上,然后在纸上写标语。以上的两个例子,说话者到底到底是表达何种意思,由于指向不明,我们便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3)语义特征不同造成的歧义最后,我们来看语义特征不同造成歧义的现象。但当语义特征有多种意思时,句子便会产生歧义!如:11、小张租了一辆车“租”既可以理解从他人处取得,也可以是给予,到底是小李将车借给别人了,还是说小李从他人那里借到了车?这个我们不得而知。因为语义特征指代不明致使产生歧义的现象在我们的口语交际中数不胜数,二、歧义的作用任何一种语言现象都有它
5、产生的原因,在其产生后也必将起到一定的作用,歧义现象也不例外。在言语交际中,我们可以把它的作用概括为两类: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一)积极作用交际者善动心思,巧用歧义话语,则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语用效果。1、歧义在相声表演中的妙用相声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表演艺术。一名出色的相声演员往往不仅说、学、逗、唱样样精通,而且还懂一些语言学和修辞学。语法歧义就是他们经常用来逗笑的手段之一如:12、甲:用铁锤锤蛋,锤不破。乙:锤得破!甲:锤不破!乙:(乙不服气,拿来一个鸡蛋,用锤打一下,鸡蛋碎了。)这不是破了吗?甲:蛋是破了,可我说的是/锤不破0啊!看到这样一段饶有风趣,余味无穷的表演,相信大部分人都会
6、捧腹大笑。2歧义的广告效用广告者在设计广告语时往往要求获得AIDA效果,即抓住顾客的注意力,激起顾客的兴趣,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而为达到目的,他们经常使用的手段之一就是利用语法歧义。如:13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这是传媒中大宝日霜和晚霜的一句广告词。句中/早晚0一词两义,人们既可以理解为/要想皮肤好,早上用大宝日霜,晚上用大宝晚霜。0也可以理解为大宝日霜和晚霜是爱美人士的最终选择。以上两例都是利用词汇歧义而获得了AIDA效果。3歧义与修辞修辞学是一门研究如何使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有力的学问。在言语交际中巧妙地利用歧义,可以提高语言使用的效率,或能获得幽默、风趣
7、、讽刺等效果,从而达到修辞的目的,这主要是对双关(pun)这种辞格而言。14、他爹老了。我们可以从字面来理解这句话他父亲上了年纪,。在汉语的有些方言中,/老0作动词可以委婉地指/死亡0,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谜语,在利用歧义方面有独特之处。谜语制作的方法,如暗示、别解、反扣、替代、诡词等等,都与利用歧义现象密切相关。(二)消极作用从表达的角度说,有歧义的语句容易引起误解,使交际受阻,甚至给表达者带来麻烦;而从理解的角度说,容易背离表达者的原意,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