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ID:21068289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9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_第1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_第2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_第3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_第4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语文教学中,一直以来都注重德育和智育,却忽略了美育。本文从历史上回顾美育的存在和发展,并从语文的本质出发,阐明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健康的美感和高尚的情操,使我们的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知识和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只看重德育和智育,而对语文课中的美育,却相对地忽略了,本人认为这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偏差,无疑会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实际上,美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这是由语文这一学科的

2、任务和目的以及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审美教育应越来越受到语文界的重视。笔者浅谈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思考。  一、历史的回顾  审美教育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它以培养人的艺术感受力和创造力为出发点,其直观的形象性和强烈的体验性特别适合青少年认知发展的规律,这是审美教育独特的魅力所在,能使青少年获得审美体验的愉悦,并因此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受到教育。比之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被动的接受灌输,外在规范的经验形式,审美教育不仅不会引起学生的腻烦心理,而且可以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

3、。  审美教育是一种以精神愉悦为特征,以潜移默化为方式,以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与其他教育如德审美教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和谐统一的关系.在现代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美育的作用是其他诸育所无法代替的。因为统一完整的教育过程,应当体现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互相渗透,互相交织,从而使其相得益彰。  传统的语文教学对文学重视不够,六朝及隋唐时期尚能重视文学教学,但宋代以后,因科举不考赋而考四书,明代科举考八股文,举子不必有文学才能,文学教育就不再受重视了。到了

4、近代,在以张之洞为代表的中体西用的思想的影响下,语文教学更是把封建主义的圣道伦纪,典章文物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当代语文教育不可能不受其影响,所以说,对美学教学重视不够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的。不过,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另一个方面是虽然注重了文学教学,但没有将文学的教化功能和审美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仍然多从道德教育的角度去分析理解,很少从艺术的审美的角度去展开语文教学,因为文以载道,及教师的传道传统,直接影响着当代语文教育,渐渐地,学生艺术触角钝化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随之减退,因而当务之急是要进一

5、步强化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二、语文的本质  陈发明先生在《论近50年来的语文教育性质演绎及学科构建》一文中(《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五期),用工具性,文化性,民族性,人文性来概括语文学科的教育性质,这种概括可谓面面俱到,但他却没有能准确地揭示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对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过去语文界讲的较多,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其工具性特征不容置疑,而文化性,民族性,人文性都是及其笼统模糊的概念,因为它们不是语文学科所独有的。我们就拿现在流行的人文性特征来

6、说吧,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人性觉醒的文艺复兴时代,核心是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肯定人是世界的核心,在教育过程中讲究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个性发展。诚然,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但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像政治,历史,音乐,美术等学科哪一个不具有人文性的特征呢?哪一个又不要求具有人文性呢?所以我以为用人文性给语文学科定性是不准确的,至少是不到位的。同样的道理,文化性,民族性,也无法揭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  那么,语文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语文是语言文学的总称,作为语言

7、,它具有工具性特征;而作为文学,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即通过语言塑造文学形象,表达丰富强烈的思想感情,并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思考空间,尽管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但惟有从审美的角度去解读,才能真正揭示文学的本质,才能对语言,形象和情感的审美对照中获得心灵的净化,情操的陶冶,所以我认为审美才是语文的本质。  三、语文的审美性  语言是媒介,只有通过它,文学之美才能展现在读者面前,才能实现与读者心灵的沟通,所以,阅读文学作品,必须从作品的语言出发,我们所说的亲近文本也是这个意思,那么,该如何亲

8、近呢?读,默读,朗读,精读,泛读,个别读,集体读。学生只有在读中才能体会文学作品的形象美,情愫美,哲理美,离开了对作品语言本身的感悟鉴赏,文学的审美便难以存在,,即便有些感受,也是昙花一现,难以长久,无法形成稳定而深刻的美感。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常会犯类似架空分析,贴标签这样的低级错误,老师对作品理解得很透彻,分析的头头是道,十分精彩,然而学生却是雾里看花,甚至是满头雾水,不知所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亲近文本不够,对作品的语言还没有深切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