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068289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9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语文教学中,一直以来都注重德育和智育,却忽略了美育。本文从历史上回顾美育的存在和发展,并从语文的本质出发,阐明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健康的美感和高尚的情操,使我们的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知识和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只看重德育和智育,而对语文课中的美育,却相对地忽略了,本人认为这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偏差,无疑会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实际上,美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这是由语文这一学科的任务和目的以及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审美教育应越来越受到语文界的重视。笔者浅谈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思考。 一、历史的回顾 审美教育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它以培养人的艺术感受力和创造力为出发点,其直观的形象性和强烈的体验性特别适合青少年认知发展的规律,这是审美教育独特的魅力所在,能使青少年获得审美体验的愉悦,并因此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受到教育。比之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被动的接受灌输,外在规范的经验形式,审美教育不仅不会引起学生的腻烦心理,而且可以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 审美教育是一种以精神愉悦为特征,以潜移默化为方式,以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与其他教育如德审美教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和谐统一的关系.在现代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美育的作用是其他诸育所无法代替的。因为统一完整的教育过程,应当体现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互相渗透,互相交织,从而使其相得益彰。 传统的语文教学对文学重视不够,六朝及隋唐时期尚能重视文学教学,但宋代以后,因科举不考赋而考四书,明代科举考八股文,举子不必有文学才能,文学教育就不再受重视了。到了近代,在以张之洞为代表的中体西用的思想的影响下,语文教学更是把封建主义的圣道伦纪,典章文物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当代语文教育不可能不受其影响,所以说,对美学教学重视不够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的。不过,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另一个方面是虽然注重了文学教学,但没有将文学的教化功能和审美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仍然多从道德教育的角度去分析理解,很少从艺术的审美的角度去展开语文教学,因为文以载道,及教师的传道传统,直接影响着当代语文教育,渐渐地,学生艺术触角钝化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随之减退,因而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强化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二、语文的本质 陈发明先生在《论近50年来的语文教育性质演绎及学科构建》一文中(《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五期),用工具性,文化性,民族性,人文性来概括语文学科的教育性质,这种概括可谓面面俱到,但他却没有能准确地揭示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对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过去语文界讲的较多,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其工具性特征不容置疑,而文化性,民族性,人文性都是及其笼统模糊的概念,因为它们不是语文学科所独有的。我们就拿现在流行的人文性特征来说吧,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人性觉醒的文艺复兴时代,核心是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肯定人是世界的核心,在教育过程中讲究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个性发展。诚然,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但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像政治,历史,音乐,美术等学科哪一个不具有人文性的特征呢?哪一个又不要求具有人文性呢?所以我以为用人文性给语文学科定性是不准确的,至少是不到位的。同样的道理,文化性,民族性,也无法揭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 那么,语文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语文是语言文学的总称,作为语言,它具有工具性特征;而作为文学,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即通过语言塑造文学形象,表达丰富强烈的思想感情,并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思考空间,尽管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但惟有从审美的角度去解读,才能真正揭示文学的本质,才能对语言,形象和情感的审美对照中获得心灵的净化,情操的陶冶,所以我认为审美才是语文的本质。 三、语文的审美性 语言是媒介,只有通过它,文学之美才能展现在读者面前,才能实现与读者心灵的沟通,所以,阅读文学作品,必须从作品的语言出发,我们所说的亲近文本也是这个意思,那么,该如何亲近呢?读,默读,朗读,精读,泛读,个别读,集体读。学生只有在读中才能体会文学作品的形象美,情愫美,哲理美,离开了对作品语言本身的感悟鉴赏,文学的审美便难以存在,,即便有些感受,也是昙花一现,难以长久,无法形成稳定而深刻的美感。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常会犯类似架空分析,贴标签这样的低级错误,老师对作品理解得很透彻,分析的头头是道,十分精彩,然而学生却是雾里看花,甚至是满头雾水,不知所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亲近文本不够,对作品的语言还没有深切的感受。这就要求我们在这个环节上多下工夫,一是要指导学生课前充分预习,二是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读的时间,让他们用心读,读进去。 1、在语文教学中,注意传授美育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以何种形式传授美育知识呢?在教育部颁发的专业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通过优秀作品的教学,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品德熏陶,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可见,在语文教学中传授美育知识的途径是范文的学习,传授美学理论知识也要通过范文的学习来传授。然而,语文课毕竟不是美育课,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寻找最佳的切入点,适当地讲授美学理论知识。 2、利用课文内容进行人格美的教育 语文课文的内容,蕴涵了丰富的人格美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通过课文内容对他们进行人格美的教育。教师通过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格美的教育时,要注意遵循美育的规律,按照审美教育的心理过程进行诱导,才能收到良好的美育效果。忽视了这一点,那是德育而不是美育。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设计好教学程序,上课时注意观察学生的情感反应,适时诱导学生感受人格美。 3、利用课文题材,语体进行形式美的教育 形式,是相对于内容而言的。语文教材是一个培育想像力的宝库,王安石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曾让多少人叹为观止,它妙就妙在一个绿字上,然而,如何领悟绿字的全部内涵呢?只有依靠想像了!于是,我在教授这一首诗时,引导学生抓住这一个绿字,充分调动感觉器官,展开联想:一个绿字,赋予无生命的春风以生动的品格,令人仿佛看到春风过处,遍地披上绿装,一派明媚春光;让人仿佛听到春风化雨淅淅沥沥,草儿拔节,莺儿飞鸣;还让人闻到春茶的香甜,泥土的芬芳;春晖和煦,春风满面,绿茸茸的草地触手可及。后来我还让学生用这种方法,想像红杏枝头春意闹等等,来启发他们,以培养和提高学 生的想像力及形象思维能力,并与作文训练相结合,即将他们所想像到的情景写出来。 如何利用想象力去创造美,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作文教学,上面说的阅读教学侧重于鉴赏美的能力培养,作文教学则侧重于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作文教学的美育,当然也要按照美育的规律进行,让作文基础训练与审美能力训练相结合,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因为观察是创造美的前提。 爱美是人的天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都需要更多的美,创造美的手段并不完全靠美术,语文教学中一样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美,写作与创造美!一样可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紧密结合在一起!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语文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将审美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反过来,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又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质乃至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把语文课变成美育的殿堂,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健康的美感以及高尚的情操,使我们的学生感性和理性,知识与能力得到和谐发展,真正成为具有深刻的感觉力的丰富的全面的人(马克思语),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也是素质教育的归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