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055877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9
《浅谈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通过阅读能够巩固所学词汇,加深对语言的理解,但由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误区,教师总是习惯上更多地把语言分割成词汇、句型和语法等几部分进行讲解,因此学生获得的语言也往往是被肢解得面目全非,缺乏生命力的语言,学生很难形成正确的语感。为此学生犹如迷失方向的小鸟,痛苦地飞行在阅读的上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直到最后完全放弃英语。可见,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现代教学法提出要从现代心理学和语言学出发,强调对课文的整理感知,建立
2、语感,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那么什么是语感教学呢?语感教学,是以语言为载体,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以语感训练为主要教学手段,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体系。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属直觉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 正如“音乐乐感”是音乐能力的核心一样,“语感”是语言能力的核心和关键。因此英语阅读教学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既然语感是可以培养的,那我们该怎样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并运用语感对语言学习的积极作用来指导学生的语言学习呢?针对目前英语教学存在的误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
3、生的语感。 一、重视英语语感作用的认识 在平时的英语学习过程中一谈到语感,学生往往很容易认为语感是一种神秘的、不可捉摸的东西。事实上英语语感是指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语言感觉,以及在学习语言材料的过程中积累的语言经验。英语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用来指导语言实践,正如搞音乐的人要有良好的乐感一样。因此要想学好用好英语,首先就应该养成良好的英语语感。所以无论从是教师的教学过程还是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要想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英语学习效率,就要重视语感的作用。 二、语感实践与语法分析并重 语感实践是
4、指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实际运用,也就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通过听、读、背、说等多种方式运用语言,这是形成语感的基础。但是仅仅进行实践还是不够的,还要使学生对语感形成一种自觉的意识状态,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通过语法分析进行归纳总结,更好地为形成语感服务。语感实践和语法分析是语感训练的两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两者的相互作用下,让学生把一些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性层面,从而进入高一级层次的感性。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感能力才会随之不断提高。 三、抓好几个“结合” 1.语感训练与思想教育的结合。在语感训练中,
5、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描绘的形象,体味语言传递的情感,理解语言表达的道理,从而接受教材中固有的思想教育内容、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2.语感训练与审美陶冶结合。在进行语感训练时,让学生眼中有形,心中有情,在感受形象和激发情感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联系语境,领悟其使用的妙处。 四、运用多种方法培养语感 对英语的学习需要大量的阅读实践,只有经过大量阅读,才能够体会到阅读材料中的思想,才能够进行正确的语言语法分析。而且阅读材料中的那些句式、修辞、表达方式等才能够被学生内化为自身的东西,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情
6、感,从而使他们产生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受力。 (一)示范朗读法 教师示范朗读就是教师示范性的朗读,可以由教师自己示范有感情的朗读,也可以用教学磁带代替教师范读,还可以让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范读,让学生进行最美的体会。示范朗读最好是教师范读,教师正确的范读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样本,可以让学生在倾听时了解阅读的语调、神态、动作等,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训练自己的语感。 (二)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就是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分不同的角色让不同的学生朗读。这样不仅训练了语感,也加深了对作品内容和主旨大意的理解和体会。
7、 (三)分层次朗读 语感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可以形成的,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因此在进行训练时要制定一系列的计划,要有阶段性,每一个阶段都要设定明确的目标。教师要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接受实际,正确地设置目标,分层次进行朗读。 (四)对比法朗读 教者可以对文章采取加减换改的办法,即根据情境的需要,适当地增加、删减、替换、修改的办法,让学生在比较中体味语言的妙处,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五)创造语境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听课状况,巧妙运用教学手段设置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
8、感。也可以在文章学完以后,再创设相似的情境,加以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 五、加强语言知识的积累 大量的输入为语言的输出创造可能性,这说明在语言学习中知识的积累的重要性。只有善于积累,才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才能为培养语感夯实坚实的基础。 语感是一种个人的体验活动,只有个人通过一定的实践和感悟才可以形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只是起辅助作用,学生的感悟更重要,这一点是教师无法代替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