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047759
大小:186.50 KB
页数:51页
时间:2018-10-17
《注塑缺陷总结(含产品缺陷、模具缺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产品缺陷尺寸不符尺寸不符:塑胶产品尺寸超出公差范围(特别是外形尺寸)。原因:1、料用错。2、模具型腔尺寸NG(缩水率错、加工错)3、模具型腔尺寸OK,模具结构不合理(浇口数量或位置,模具无加热系统或加热失效、冷却不均),产品结构不合理(深腔、薄壁、壁厚不均),工艺参数不合理(保压、顺序阀),注塑机(吨位偏小,注塑压力不够)变形变形:弯曲、扭曲、翘曲、不平。原因:1、保压压力过大,内应力大,出模后24h内变形大。2、冷却不均匀,导致翘曲。3、浇口位置不合理,进浇量不均匀,应力集中。4、出模时局部粘模导致拉变形。5、模具型腔变形(抛光变形)。6、顶出结构不合理,顶针未下在包紧力最大
2、处,顶出变形。起皮起皮:。原因:1、原料不良。2、混料,不能熔融。3、水口料掺太多。4、水口料多次回用,降解。碳化碳化:烧焦、“胶屎”。原因:1、加热温度太高(特别是热嘴、浇口处)。2、加热时间太长。3、模具局部排气不良。色泽不均色泽不均:。原因:1、色母配比太少。2、料筒余料未尽。3、色母搅拌不均匀。料花料花:制品表面或侧面出现类似“气冲花”不同光泽的小片原因:1、原料干燥不良。2、注塑工艺调试不良。混色混色:产品表面混有一团一团、一块一块其它颜色的塑胶,属转料时料筒清洗不净。原因:1、换料后热流道清洗未净。2、换料后料筒内未洗净。开裂Crack;stresscrack开裂:产品
3、裂缝。原因:1、水口料太多,影响强度。2、粘模,出模拉裂。3、顶出不平衡,顶裂。起泡起泡:塑胶件内部或表面形成气泡状。原因:1、塑化不良,熔体内有空气。2、过热,原料分解。冷料/粘胶冷料:在上一制品后残留的胶渣在模腔内,导致粘在后一制品表面。原因:1、浇口拉断处有残料、胶粉等。2、注塑机喷嘴与模具主流道球头R处偏心,有冷料。3、热嘴冷料。缺胶ShortShot缺胶:未完全填充。原因:1、原料流动性差。(HIPS阻燃料、加玻纤等)2、模具浇口少、小,胶位离浇口远。3、排气不良,困气导致缺胶。4、薄胶位,难填充。5、注塑压力不够。6、胶料加热温度不够。多胶多胶:胶位与图纸不符,有多余胶
4、位。原因:1、NC过切,EDM时积碳等等。2、蚀纹保护不良。3、模具胶位面碰伤。飞边(披锋)(flash-plastic;burr-metal)飞边:制品边缘、分型面位置、顶针司筒斜顶位置、碰穿插穿位、镶拼边缘,因钢料配合有一定间隙而产生飞边。原因:1、原料流动性佳。(PA,ABS+PMMA)2、模具配合不良,排气及装配间隙过大。3、分型面有异物。4、生产合模速度太快压力太大导致分型面压变形。5、注塑压力过大,锁模力不够。6、碰穿面撞塌,插穿面刮出毛刺。7、合模机配模,推方不能锁死在B板,配模时推方被压回,红丹可配到,但实际分型面会有披锋。缩水SINKMARK缩水:塑件出模后收缩产
5、生局部凹陷。原因:1、产品主壁厚过薄而骨位或柱位过厚。2、注塑保压压力小,外形尺寸偏小。3、冷却不均、不够,局部过热,出模后局部收缩大。拉凹拉凹:塑件出模时受力产生凹陷。原因:1、前模或后模局部抛光不良,粘模。2、顶出不平衡。应力痕stressmark应力痕:制品表面出现与背骨位、加强筋、加胶或减胶位边界等相应的光泽区域。常称“光身、光印、骨影”(成型后立刻用羊毛毡擦拭,效果明显)。原因:1、熔体突然出现流速加快或分子链变向,出现应力不均衡。表面太光滑、纹理不够深或胶厚突变。2、镶件配合不紧,填充时加高压有小松动,会导致应力产生(如牛角浇口镶件常出现凹痕)。3、模具变形或组配问题,
6、如注塑过程中顶针板变形、顶针、顶块微量后退等(与原因2类似)。4、保压压力太高、模温太低、料温太低。5、模具局部过热(无冷却的大顶针、大顶块、大斜顶),冷却不均匀,水路离应力痕产生部位太远。发白/拉白Blushing发白:产品在脱模时局部受力处发白(颜色偏白),常见有“边发白、扣位发白、柱位发白、拖白”。原因:1、出模时产品包斜顶,顶出后扣位拉白。2、抛光不良,局部粘模,出模轻微变形,粘模部位拉白。3、顶出布局不合理,出模轻微变形造成拉白。4、顶针板变形或注塑机顶棍长度不一,造成顶出不平衡而产生拉白。顶高、顶白Blushing顶高、顶白:有顶针印的表面肉眼能看出稍微比别处高出一点(
7、或有白色印痕)。原因:1、粘模太紧、抛光不良。2、顶针不够、布局不合理、直径太小。3、顶出不平衡、顶针板倾斜、拉杆长度不一。4、顶出机构有延时。5、深腔塑件,因收缩导致分型面骨位或柱位的顶针、司筒失效,仅有作用在大面上的顶针顶出,造成顶高。6、塑件壁厚较薄。铲胶铲胶:出模过程中,顶出机构对塑件产生刮擦。原因:1、斜顶高出胶位面,出模时铲胶(低0~0.10mm合适)。2、斜面顶针无防滑,出模时产品偏移被铲伤。3、斜顶或滑块粘模、抛光不良、行程不够等问题,导致出模时产品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