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019173
大小:5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8
《低段估算教学遭遇尴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低段估算教学遭遇的尴尬湖师附小教育集团杨建新一、错误实例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00页有这么一题:学生主要两种解法:〖错解〗245≈200187≈200200+200=400够了〖正解〗245≈250187≈190250+190=440不够二、访谈实录统计了两个班级共111名学生,发现有25人的结论是“够了”,占总数的22.5%。针对这种错误的做法,我找了三位学生访谈,下面是谈话内容:师:400元买这两样东西钱真的够吗?生1:够的,我把245估成200,187也估成200,200加200正好等于400。生2:我也这样想
2、的。生3:我开始是不够,后来够了。师:(疑惑)你怎么想的?生3:开始我把245估成240,187估成190,好像比400要多,但算起来麻烦。我就擦掉了,改成现在的样子。师:那你们觉得估成整百数合适吗?生:(齐)合适的。生1:上课的时候,老师不是说(估成整十数、整百数)都可以吗。师:那如果估成整十数,你会算吗?生2:会的,245估成250,187估成190,加起来是440。生3:是不是一定要估成整十数啊?与学生的访谈中,我发现还有些学生为了贪图“方便”,将两个加数求整百数的近似数再计算。三、归因分析1.没有固定方法的依托,学生无所适从。新课标教材对近似数的求法没有做特别的
3、方法指导,一般情况下求近似数就是求离它最近的整十数、整百数或整千数。有时候既要与四舍五入相联系,有时根据需要却要违背四舍五入法,特别在估算中经常遇到。近似数更多的用于估算中,而估算实质上是一种默算或者说是用口算的方法得到大概的值。而究竟把一个数的近似数看成多少,还要看是否有利于我们口算。例如:估算233+469,可以把233看成230,469看成470,这样230+470=700,当然也可以直接把两个数看成整百数。这部分知识是非常难教的,重点是要求学生要有很好的数感。2.思维定势难以突破,新知无法建模。一年级的估算是取整十数。二年级要怎么样教呢?取整百,整千数,怎样让孩
4、子重新建模呢?教材中根本没有提到四舍五入的方法,脱离了这一基本方法的近似数教学,只能依托于生活情境,完全依赖于学生的数感,显得很苍白。3.估算的价值得不到体现,学生将它拒之门外。部分学生太过追求得数的准确性,生怕用估算结果会差得太远。甚至有些学生的笔算速度超过了估算速度,所以他们就不喜欢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四、对于低段估算教学的几点想法和建议(一)要善于创设情境,帮助学生领悟估算的意义1.利用无法精算的情景,体现估算的价值如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可以这样创设估算问题情景:小明过生日想买下面两件生日礼物: 飞机模型 课外书 2□5.00元
5、 68.00元妈妈给他400元钱够吗? 在这个情景中,飞机模型价签上的十位数字看不清了,学生不能顺利计算,于是试图思考另外的策略。马上就会有学生的思维转向估算:飞机模型的价格是200多元,就算把它看成300元,300+68=98(元),妈妈给的400元也够了。2.创设无需精算的情景,体验估算的优越这种情景的创设需要教师用激励性语言或限制性语言进行引导,比如你能很快知道238+346=584是不是算错了?哪位同学只用估算办法就能算出这道题的大致结果?还有一些连线题也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3.结合日常生活的情景,培养估算的意识我们可以结合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估算
6、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进行预先估计、策划,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估算水平。比如请根据本班的学生人数估计一下我们学校一共约有多少人;估计家庭书架的图书或学校图书馆藏书量;跟家长一起逛超市购物,快速估算物品的总价等。(二)优化估算教学的评价语言,增强学生学习估算的信心1.要重视对估算策略的评价,淡化对估算结果的评价以往在课堂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比一比,谁估得最准!”“××同学最能干,估得结果最接近准确值”等类似只关注估算结果精确度的评价,这种评价是片面的。估算结果是多样的,并不是离精确值越接近越好,本题的教学中应该提醒孩子们关注两种估算方法的合理性,显然第一种方法误差过大,不是很合
7、适。2.要提倡算法多样化,注意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由于学生认知水平不一,在估算中会出现多种多样的方法与思路。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估算方法多样化,还应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让学生充分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了解他人的算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优化,体会到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策略。(三)要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强调存在就是合理的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一开始接触近似数和估算时,往往会患得患失,在估算时常常会以哪个答案更加接近精确计算的值来判断估算方法的优劣。这时,作为老师,千万不能被学生的思维左右,更加不可用“谁的估算方法最好”之类的评价。估算方法本身具有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