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010081
大小:4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8
《荷塘月色 (定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县示范课《荷塘月色》课堂设计东海县白塔中学王善飞一、导入语今天早上请大家预习了课文《荷塘月色》,作者是:朱自清,我们曾经学过他的文章有《春》《背影》,看来大家的记性不错!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外一篇美文《荷塘月色》二、读课文,整体感知1、引导师:课前大家读了课文了吗?生:读了师:读了几遍呀?生:2、3、4遍师:很好!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于好的文章,我们一定要多读,好好读。2、读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表演一下,老师给你配乐师:多媒体配乐《春江花月夜》生:读,或播放录音《荷塘月色》生:生评价,师评价师:录音读得怎么样?生:好师:为
2、什么好?生:读得很轻柔,很舒缓师:关键是他读得很有感情,希望我们大家以后在读课文的时候也要充满感情。三、析景a)师:欣赏完刚才的朗诵之后,你感觉这篇文章写得美不美呀?生:美师:什么地方美呢?生:景美师:你能找出相关的语句或语段吗?b)分析1、2、3节师:第二节也是写景的,它是写什么景的?生:荷塘边的小路师:这条小路有什么特点?生:幽僻、寂寞、阴森森师:今晚依然如此吗?生:不,今晚却很好师:为什么今晚不一样了呢?我们过一会再去分析3、第7、8、9节师:你感觉这一小节作者的心情如何?生:由好转不平静师:作者本来的心情很好,可惜被蝉蛙的叫声给
3、拉回了现实。当他在荷塘月色中也得不到宁静时。只好到记忆中去寻找了,所以想起了采莲的事情了,想起了江南了。师:那么记忆中的江南是如何呢?生:热闹的季节,风流的季节师:这是一种热情的自由的季节,正表现出作者对美好、自由、光明的生活的向往师:可见作者的心理就是由不平静到得静,最后又出静的过程师:由此可见,整篇文章是由哪一句话点出了文章的主旨?生: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4、重点分析4、5、6小节A、分小组讨论a、本小节写了哪些具体景物?b、分别运用了哪些方法写的?B、学生自由主动发言生:荷叶、荷花、流水“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师:本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的
4、?生:比喻师:为什么用舞女的裙呢?生:形状相似,都是圆的师:那盘子,锅盖不也是圆的吗?为什么不说“叶子出水很高,像盘子,像锅盖”?生:裙子强调柔美,有一种舒展的、旋转的动感“有袅娜地开————————的”师:本句又运用了什么修辞呢?生:拟人、比喻师:分别写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生:袅娜,说明花正在开放与含苞待放都是一样的娇媚多姿,轻柔优美,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荷花以生命和情感,就像徐志摩的一首诗《再见》中写的: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沙扬娜拉。“像一粒粒明珠---
5、---------”师:作者写荷花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三个比喻师:他们分别表现了荷花的哪三个特点?生:明珠,银白色,饱满,晶莹剔透生:星星,多而闪烁生:美人,纯洁,高雅,出淤泥而不染师: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不同的事物反复比喻同一事物的修辞手法属于比喻中的博喻,例如在《春》中“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春天像健壮的青年----------”“好像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师:荷花与歌声有什么可比的共同点吗?生:都是断断续续,若有若无地师:这种修辞大家知道吗?它就是通感,它是一种特殊
6、的比喻,把人的不同感官用比喻的形式沟通起来。师:实际上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到通感,比如说:小明的声音很粗,是不是说他的声音有直径呢?师:再比如说小花的笑很甜,是不是说她的脸上有糖呢?师:当然不是,因为这是---------生:通感5、流水师:用拟人手法“脉脉”突出了流水饱含深情的特征。五、由景转情师:作者笔下的荷塘也好,月色也罢,真是美妙绝伦,简直像梦境一般,那么大家想不想看看真正的“清华园荷塘”呢?生:想师:多媒体播放“清华园荷塘实景图”师:对比一下文字和图片,图中的花叶像是“出浴的美人”,黑乎乎的柳树像是倩影吗?为什么这样的景色在作
7、者的笔下被描写得这么美呢?生:这是心情美师:是呀,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吗!师:你认为作者的感情是怎么样的呢?有一定的变化吗?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文中写心情的句子师:回到开头,文中说“这几天心中颇不宁静”你能猜到原因吗?师:想一想一个人心情不好往往有哪些原因?(把学生导向知识分子对“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联系时代背景)师:在新中国诞生前夕的1949年,他的名字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甚至是敬意,并写入了他的政论名篇《别了,司徒雷登》中。毛泽东这样写道:“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8、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最终,朱自清先生贫病交加,倒在了蒋家王朝最后一个冬天,也倒在新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