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英语教学的新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英语教学的新策略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促使每个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作本质的思索。传统的课堂教学上所传授的语言知识主要于教师和课本,教师将备好的语言知识单方面地教授给学生,然后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控制性练习,教师把持着课堂一切的主动权。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推进,课堂逐步转变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重要场所。 1加强口语练习,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口语教学是外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外语教师的口语教学任务是通过各种课内外的技能训练来发展学生的口语技能。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让每
2、个学生开口说英语是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 教学过程交际化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听说英语的机会教学是师生双方交流思想、情感和信息的过程,英语教学应努力使课堂教学交际化,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变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际。学生在交流信息的过程中既学到了英语知识,又培养了交际能力。学习外语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浸在水中,而不是偶尔沾沾水……。”所以,英语教学切忌以教代学,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教师的教学必须把握“讲在必要处,练在活动中”。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避免单纯地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而应采用以学生主动参
3、与为主的任务驱动型的教学途径。 由于英语课堂教学必须起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能力的作用,而交际本身就是一个活动的过程。所以,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无论多么精彩,如果没有学生很好地参与其中,那么再谈所谓的课堂教学效果只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而已。经过仔细分析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我们发现学生在每一节英语课上能够参与的学习活动形式不外乎以下六个方面。①聆听教师的授课活动。②聆听同学的发言活动。③自主参与课堂的发言活动。④开展集体性的课堂学习活动。⑤进行个人课业活动。⑥进行个人思考活动。针对以
4、上六个方面的活动,通过对学生的学况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的强与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每节课上真正能够参与以上六个活动形式量的多与寡。 在教师创设的有限的语言情境中,学生可边聆听边默默复述教师所讲的知识细节,这样学生可纠正发音,加强听课的专注性,容易引起师生间的教学共鸣。在聆听同学发言的同时,要及时应对并比较自己的回答方案,并随时记下他人的优秀之处。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尤其要鼓励学生在个体获得英语知识体验的基础上,完成以小组或团体的集体任务为出发点,进一步锻炼学生个体的
5、语用能力。同时发挥集体的力量,并从中共享信息和经验。通过加强这种集体学习和探究学习,使所有成员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同一个任务,一次达到分工协作、共同学习研究,不断获得学习成果的目的。而这种建立在优势互补前提下的合作性学习,才能最终使学生实现可持续性的共同提高。此外,学生在进行个人课业活动及个人思考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对学习的反思。 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代,总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初学者开口说英语,既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又害怕出错而羞于尝试。这时,教师的及时肯定和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默许
6、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份由衷的赞许,在圆满完成任务以后,教师可以翘起大拇指惊喜地叫一声:Verygood!/Wonderful!/Excellent!/You’rereallyclever.等等,这些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教师的肯定和鼓励给予学生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深切的期望,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使课堂交际更加活跃、真实、自然。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创设轻松愉快的实践环境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消除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处于最佳的学
7、习状态。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师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它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的互动过程。 (1)沟通师生情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对教学充满激情,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创造一种和谐的交际氛围,激发学生愉快的情感,使他们乐于开口说英语。例如教授Book1,Unit14,Lesson16句型What’sthis/thatinEnglish时,教师利用实物、图片指着距离近的实物问:What’sthis?Isthisabook?指着距
8、离远的实物问:What’sthat?Isthatapen?学生就会理解this/that的不同含义,而且能用所学的句型问答,这样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大大地提高学生说英语的机会。一个好的英语教师应该像一个好的导演一样,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实践环境,例如角色扮演、猜谜、游戏等,教师在交际实践中必须做好示范,使学生在交际活动中相互交流,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2)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克服学生的胆怯心理。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随时随地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暗示。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