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我们周围材料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材料

ID:21005520

大小:4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8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材料_第1页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材料_第2页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材料_第3页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材料_第4页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1.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材料是物质,但不是所有的物质都可以称为材料,燃料、食物、药物一般都不称为材料。2.我们周围的材料有木头、金属、塑料、纸、纤维、玻璃、陶瓷、橡胶、皮革等。3.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组成的,选择不同的材料是由材料的特性决定的,同一件物品的不同部位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4.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例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这些物理性质可以被观察和测量。5.硬度: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按照硬度由大到小排列:金属、塑料、木头、纸或者金属、木头、

2、塑料、纸。6.比较硬度方法:用一个物体去划另一个物体,如果被划物体表面出现划痕,说明被划物体的硬度较小。7.同种材料间一般不能划出痕迹,如果材料硬度相对较小,也不可能在被划材料表面留下痕迹。8.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塑料的柔韧性较好。柔韧性由大到小排列:塑料、金属、木头。9.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吸水性由大到小排列:纸、木头、塑料、金属。测试吸水性:用滴管在纸、塑料、金属、木头上分别滴一滴水,从侧面看,滴在金属和塑料表面上的水滴比滴在木片上的水滴更圆、更高,滴到纸上的水滴则很快

3、就看不到了,说明纸的吸水性比金属、塑料强。10.某些材料可以反复使用,一些废弃的物品可以用来制造新的产品,但各种材料再利用的程度不同。11.通过科学技术可以将自然界的各种材料利用起来,材料在生产中可能发生变化,材料经过加工可能改变它们的性质。1.材料的加工和使用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需要对消费进行选择。2.认识金属:1)金属特性:金属都具有一定的金属光泽,能导电、易传热、坚硬、有延展性2)常见的金属有:金、银、铜、铁、铝。饮料罐的故事说明金属具有延展性。3)用过的空铝罐可以回收利用,送回工厂的空铝罐经过加热熔炼后能够再制成铝材

4、薄片,生产出新的铝罐。这要比开采铝土矿节省很多资源和能源。3.认识塑料:1)塑料是一种从原油中提取出来的人工材料。它不易分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2)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塑料袋、泡沫塑料、饮料瓶等就是可以重复利用的,因为它们可以反复熔化成型。3)塑料制品加工过程:粉碎、加热、熔化后注入模子,冷却就成为新的产品。4)塑料特性:塑料有韧性好、防水性、不导电、传热慢、可塑性强的特性。5)我们在使用塑料制品时应注意:查看塑料制品上有无可回收利用的标志,尽量使用带有标志的塑料制品,这样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4.循环使用的标志:16、认识纸:

5、1)纸是用细小纤维叠加压制而成的,正是这种结构方式,纸的纤维之间有很多空隙,所以容易吸收、渗透水分。2)我们自己造纸过程:废纸浸泡、打浆、抄纸、压平晒干。3)纸的不同主要有:纸的厚薄、疏密程度、纸纤维叠加的方式不同。4)我们用过的纸还可以回收再利用。5)纸的特性:吸水性好、韧性较差、在水中先浮后沉、硬度小等。17、认识木头:1)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研究物体沉浮时最好选择实心的材料进行研究。2)木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材料。3)为了保护环境,人们现在已经开始使用其他材料代替木材,

6、甚至把木屑和木材的边角料制成人工板材,广泛使用。能够代替木材的材料有:塑料、金属、陶瓷等4)木材的特性:坚硬、承重能力强、传热慢、能浮在水面上、容易加工等。18、砖和陶瓷:1)砖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用黏土制成的砖坯很容易碎裂,砖坯经过加热,黏土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就变成了坚固的砖。2)陶瓷是用一种特殊的黏土制造的,也必须经过烧制。19、比较金属和塑料柔韧性的实验:实验材料:金属条塑料条各一根、钩码两个,实验过程:取相同宽度、相同厚度的金属条和塑料条各一根(课堂实验选取的是相同长度、粗细相同的材料),使它们伸出桌面相同的长度,并在伸出

7、桌面的一端挂上相同重量的钩码,看谁的弯曲程度大,弯曲程度大的柔韧性强。实验结果:塑料条的柔韧性比金属强。20、对材料进行复合可以材料具有单一材料不具备的性能,而且还可以节约资源,所以利用复合法改进材料是一种十分有效和广泛使用的方法。21、蔡伦,东汉人,在公元105年,用专门的方法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张植物纤维纸。22、我们使用的天然材料有:木头、黏土、棉花、皮革人工制造的材料有:金属、塑料、陶瓷、橡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