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初步观察及分析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初步观察及分析

ID:21002837

大小:63.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8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初步观察及分析_第1页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初步观察及分析_第2页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初步观察及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初步观察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初步观察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处理,研究组予以静脉溶栓处理,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而神经功能缺损指数(NIHS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效果DOI:10.14163/j.cnki.ll-5547/r.2016.16.105急性脑梗死属于临床比较严重的疾病,其发病率与病死率均有上升趋势,好发于老年人群,成为全球威胁老年患者生命安全

2、最为主要的疾病之一,需加强重视。本病患者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出现缺血与缺氧等症状,导致局限性脑组织软化或缺血性坏死[1],为此临床多建议尽早确诊,甚至在病变早期或超早期就实施及时、有效的溶栓处理。为了进一步探讨急性脑梗死采取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作者就本院接诊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采取静脉溶栓与常规治疗进行了对照,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接诊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且愿意配合本次研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或病变、凝血机制异常、出血、颅内出血等禁忌证患者[2]。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宄

3、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1.3±6.8)岁;合并糖尿病7例、合并高血压10例;病程1〜19h,平均病程(3.9±5.8)h。研究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61.8±6.2)岁;合并糖尿病9例、合并高血压9例;病程1〜18h,平均病程(3.7±5.9)ho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及时确诊,对照组按照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案处理,即口服拜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肠溶片,BayerPharmaAG,批准文号H20130340),3次/d,0.

4、3〜0.6g/次,必要时可4次/d。研究组则采取静脉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前取250ml的20%甘露醇静脉滴注,溶栓时以(100〜150)万U尿激酶+100ml生理盐水混合后静脉滴注,30min内滴注完毕;溶栓当日予以500ml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并口服50mg阿司匹林肠溶片,1次/d,连续治疗10d。研宄组患者在溶栓前后都要对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等检测,以便调整治疗。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同时记录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变化,并对比分析。1.4疗效评价标准[3]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同时神经

5、功能恢复,且生活能自理;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生活可自理,但神经功能有一■定缺陷;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等均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x100%o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x-士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o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