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978479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8
《《大自然的语言》人教八上1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大自然的语言》人教八上17《大自然的语言》人教八上17 16.《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能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2.理清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4.寻找大自然的其他语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竞赛激励法、涵泳品味法、延伸拓展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物候知识的掌握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
2、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动有条地说明事物,筛选概括信息,学习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 2.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是怎样分别描写小草的吗?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从“绿绿的”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色”知道冬天已经降临。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这是怎样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人们解释其中的道理。 2.竺可桢(1890—1
3、974)是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方面的造诣都很高。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二.整体把握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2.原题《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4、。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3.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3):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分项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4.以上四个部分的说明采用了什么样的顺序? 作者在介绍物候现象时采用了逻辑顺序:先提出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接着说明它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它取决于什么因素,最后说明研究它的意义。这种说明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同时使得文章很有条理性。 三.重点研讨 1.第①节,作者在写四季
5、时抓住了各季节哪些特点?其中“萌”“次第”“渐渐”“簌簌”“载”等词用得准确,生动、试说一说。(幻灯片投影) 春天,“冰雪融化”,“草木萌发”,繁花“次第开放”;夏天,“植物孕育果实”;秋天,“果实成熟”,“叶子渐渐变黄”,“簌簌落下”;冬天,昆虫“销声匿迹”,到处“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其中,“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态,“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肃杀;“载”,即充满,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文章第一段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让读者知道了
6、物候的种种现象,为进一步说明物候作了铺垫。 ★★描写四季的诗句 2.第②节,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能将“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号改为问号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杏花,桃花二者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再则,前一句说的是春季的物候,后一句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第三,前后两句句型也不相同。 3.分别用一句话解释什么是物候,物候学? 物候——“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学——“利用物候知识研究农业生产,已经
7、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4.阅读④⑤节,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表现在哪里?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5.朗读⑥-⑩段,物候现象的决定性因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物候现象的决定因素的? 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关键词: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 6.本文中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可否调换? 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