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课件_13

猩红热课件_13

ID:20970734

大小:303.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18

猩红热课件_13_第1页
猩红热课件_13_第2页
猩红热课件_13_第3页
猩红热课件_13_第4页
猩红热课件_13_第5页
资源描述:

《猩红热课件_1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猩红热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A组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见。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多见于小儿。流行病学史传染源:可有与猩红热、咽峡炎或扁桃体炎患者接触史,潜伏期1~5日。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物品等传播,经创口、产道感染引起“外科型”、“产妇型”猩红热。易感人群:儿童发病率高,3~7岁多见。流行特征:冬春季多见,可再次患病。临床表现前驱期发热:畏寒、高热,多为持续性。咽峡炎:咽部和扁桃体充血、肿胀,软腭黏膜可见红色小点或出血点,称猩红热黏膜内疹。出疹期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症状之一。多在发热后第2天出现,始于耳后、颈部,24小时左右迅速

2、波及全身。皮疹特点为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分布均匀的针尖大小的皮疹,压之褪色,触及有砂纸感,疹间无正常皮肤,有痒感。皮疹按出疹顺序2~4天内消失。出疹期帕氏线:腋下、肘窝、腹股沟等皮肤皱折处,皮疹密集,因压迫摩擦出血而诚紫红色线状。出疹期杨梅舌:病初舌被覆白苔,3~4天后白苔脱落,舌乳头红肿突起。口周苍白圈:面部潮红,多无皮疹。口、鼻周围充血较轻而形成。恢复期体温降至正常,皮疹按出疹顺序于3~4天内消退。多数病人于病后1周末开始脱屑,脱屑程度与皮疹轻重一致,严重者手、足可呈“手套”、“袜套”状。脱皮可持续1~2周,无色素沉着。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总数增高,可达10~20×109/L

3、,嗜中性粒细胞占80%以上。咽拭子或脓液培养,可分离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红疹毒素实验早期为阳性。并发症:链球菌及其毒素侵入机体后主要产生3种病变化脓性病变:病原菌侵入咽部或临近器官引起化脓性炎症反应,如中耳炎、颈部软组织炎。若细菌侵入血循环可致败血症。中毒性病变:细菌毒素入血后引起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多见于第一周,如中毒性心肌炎、心包炎等。变态反应性病变:一般见于恢复期,病程2~3周,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内膜炎等。治疗原则药物治疗首选青霉素G治疗。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或先锋霉素代替治疗。中毒症状重或伴休克症状者应给予相应处理,预防并发症。护理措施卧床休息,注意口腔卫生。有发热者给予适

4、当的物理降温。急性期发作者给予含大量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恢复期给予软食。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利散热及排泄毒素。皮肤护理:密切观察皮疹及脱皮情况,保持皮肤清洁,可用温水清洗皮肤,禁用肥皂水。剪短患儿指甲,避免抓破皮肤。预防并发症:注意观察血压变化,有无眼睑浮肿、尿量减少或血尿等,每周送尿常规检查2次。预防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填写传染病报告及时上报。切断传播途径: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患者的鼻咽分泌物须用2%~3%氯胺消毒;被分泌物所污染的物品须采用消毒液浸泡、擦拭、蒸煮或日光曝晒等方法消毒。隔离患儿至症状消失后一周,连续3次咽拭子培养阴性。有化脓性并发症患儿

5、应隔离至治愈。保护易感人群,接触者医学观察7天。结束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