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审判视野下民俗习惯及其运用

民事审判视野下民俗习惯及其运用

ID:20967238

大小:5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8

民事审判视野下民俗习惯及其运用_第1页
民事审判视野下民俗习惯及其运用_第2页
民事审判视野下民俗习惯及其运用_第3页
民事审判视野下民俗习惯及其运用_第4页
民事审判视野下民俗习惯及其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事审判视野下民俗习惯及其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民事审判视野下的民俗习惯及其运用滕威【本文原载《民间法》第八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一、序言依照规范性的民事法律进行裁判虽然是法官正当的思维方式,也是法治的本质要求,但有时却不能为民众所接受,排斥法院裁判的现象,又往往被归咎为当下司法裁判的不公正,怀疑民事审判的背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近几年来,笔者对民事案件裁判中出现的“同案不同判”现象、当事人反复上访现象以及裁判违背民意等现象,一直抱有忧虑,也曾就相关的问题陆续撰写过一些文章,[1]但仍觉得不太全面。因此,法官必须要寻找这种现象的根源以求得对裁判结果的良性评价。对于传统中国的乡野百姓来说,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交往,基本上

2、都是通过伦理道德、乡规民约、风俗习惯、契约文书之类的社会规范和民间习惯来维系的。在人与人的交往上,奉行“人情大似债”、“千人抬不动一个理”、“理直千人必往,心亏寸步难行”等不成文的信条。“这样一种知识传统,它生于民间,出于习惯,乃由乡民长期生活、劳作、交往和利益冲突中显现,因而具有自发性和丰富的地方色彩”。[2]国家的成文法有时甚至在它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举个例子:皖南农村地处山区,水田面积较少,不适应于大规模的机械化耕种,于是在当地普遍有“合伙养牛”的习惯,就是几家共同出资买一头牛,共同饲养,到春耕时节,这几家人轮流使用。如果问道:有一天在其中一户人家的使用或饲养过程中,因过错导致牛病

3、死或者从山上摔死、摔伤,他们会如何处理?他们会回答:死了就死了,明年大家再合伙买一头牛就是了。牛死了,大家一起分些牛肉吃,牛受伤而不能耕地了,就拖去卖了,把剩余的钱留下来等明年再去买一头新牛再一起养、一起用。如果再问道是否会考虑追究有过错的那一户的责任?回答是:那不管,死了就死了,又不是故意的,哪能那样做呢?那以后谁还跟你合伙养牛?[3]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这种民间习惯的力量,可以想象,如果真按照规范性的法律文本去追究过错责任,尽管合法的民事权益能够得到维护,但是在那么一个祥和的风情民俗中,恐怕换来的将是“没有人情味”的评价,从此丧失信誉。由此,笔者想到了目前民事裁判的公信度欠缺,可能就

4、与被法官忽略了的一些问题比如民间民俗习惯有关,即民俗习惯在民事审判中的地位如何?在民事审判中应当如何面对民俗习惯?裁判所适用的原则方法是什么?有鉴于此,笔者将以民事审判为视野,聚焦于民俗习惯,并重点围绕其地位及其适用方法进行论述,探索保证司法裁判权威的路径,以减少民众对裁判结果的非议。二、民俗习惯在民事审判中的地位首先要澄清两个概念,即习惯与习惯法。法律意义上的习惯应当是社会习惯的一种,是为社会公众包括统治阶级所认可的类似于法律的一种社会习惯。与一般社会习惯相比,法律意义上的习惯具有不违法性、补充性以及自觉性。而对习惯法的定义不仅较多,而且其中的含义还大不一样。[4]笔者认为,所谓习惯

5、法应当是指源于习惯的法律,即成文法。也可以说,所谓的习惯法就是经国家认可并赋予其一定强制力的习惯。实际上这已经变成了国家法,根本没有必要再在“习惯”之后平添一个“法”字。正如田成有教授所言:“习惯法这种提法,说得不好听点,是人们在接受了西方的一点新知识后,对中国本土固有的”习惯“所进行的包装、嫁接或变异。”[5]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即便使用“习惯法”的概念,也是基于其历史渊源的考虑,其就是民间社会自发形成的并得到公众信奉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其并不当然由国家强制力予以保障。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好谈民俗习惯在民事审判中的地位。(一)民俗习惯进入民事审判领域的依据..在民俗中,公众的要求被

6、传递给个人,而个人又接受了这样的方式,并一代代传承下去,形成了整体性的、大致相同的生活方式,反过来又约束个别人。而习惯通常被理解为“一种稳定的行为偏好或习以为常的行为模式”。[6]“是某一群体、组织、民族或国家的风俗、社会道德传统,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7]这样看来,无论是民俗还是习惯,都更多地靠相关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可,靠情感、良好的心理认同和价值利益取向的共同性,以及社会舆论来维持,属于一种“私”的浅层规范,采用的是一种补救型、自治型的方式,也可属于法的一种形式。[8]笔者一直将民俗与习惯连起来表述,因为我们有时很难界定哪一个民间规范属于风俗,哪一个属于习惯。民俗习惯既然具有一种

7、法的品质,就可以为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搭建起一个和谐的平台。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某种行为无论其属于民俗还是习惯,只要是积极的、善良的,就给予一体尊重。虽然其不具有国家法的强制性,但人们却可以自觉地遵守,一旦某种行为违反了区域内约定俗成的民俗习惯,就会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导致其社会地位和人格评价的降低。正因为如此,善良的民俗习惯在任何国家、任何法律文化背景下都是法律的渊源之一,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对民俗习惯予以承认和重视。举例来说:在德国,由于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