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918817
大小:4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17
《《人认识从何而来》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说课稿(2012-05-0811:49:32)转载▼标签:杂谈分类:师范技能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说课;首先是教材的分析;本课是必修四《生活和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题的内容。在学习本框题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唯物论当中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铺垫作用。从地位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区别于其他旧哲学的根本特点。所以学好该框题为后面唯物辩证法的学习打下了理论基础。 接下来是学情的分析高二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和
2、能力,但有待进一步提高。这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阶段,缺乏理性的思考。因而我们要注意从现象入手,逐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识记实践的含义和特点,理解并掌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过程方法目标: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用实践的观点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让知识服务于实践。 当我们全面分析了教材、学生并确立教学目标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了。教学重点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是由于:实践是认识的
3、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突出地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正确理解该知识点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正确的人生观,学好下一阶段的知识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学难点是: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这块知识较为抽象,不易理解,学生初步接触,需要较高的理论思维能力。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立足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取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运用能力。讨论法:针对某些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解决问题。讲授法:通过教师对教材有逻辑的分析,引导学生
4、系统掌握知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这节课指导学生的学法主要采取:体验式学习、交流合作学习、分析归纳式学习。 下面,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整个教学过程环节:首先是,导入新课部分通过播放“中国杂交水稻亩产900公斤自主创新”的新闻报道视频,提问学生:袁隆平院士在杂交水稻上的技术试验是一种什么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出本框题的学习和对“实践”概念的介绍。 下面是讲解新课部分-----也就是本节课难点的教学--- 一、实践及其特点(板书)难点的突破首先多媒体展示荀子的一
5、段话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设问探究:这里的“行”是指什么?进一步设问汉语中还有哪些词与实践的意思相近?教师再进一步设问:那么什么是实践呢? 接下来呢运用讲授法,让学生理解1、实践的含义(板书)并且设置判断题: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一切活动。(这里教师的讲授有助于学生系统科学把握含义,当堂练习有助于知识的强化) 下面,另一个难点知识呢—— 2、实践的特点(板书)用农民种庄稼的案例把实践的三个特点贯通起来讲解,以帮助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6、和把握。教师设问:1“农民种庄稼”的实践中有哪些要素构成?2这些要素有什么特点?3在种庄稼的过程中要不要遵循一些客观规律?学生讨论回答,进一步设问4农民种庄稼是盲目的还是有目的计划的?5农民是怎么学会种地的?现在的农民种地和过去有没有不同?通过这五个问题的解决,逐步讲解实践的三个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板书)(这里通过运用教学资源,尤其是引导学生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结合分析,层层创设情景提问,启迪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接下来,是重点的教学-----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板书)问题情境戴嵩的《斗牛图》问题
7、探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哲学道理呢?引导学生掌握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板书) 问题探究:列举一些实践是认识来源的名言名句。学生列举: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等等。进一步讲解——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板书)运用具体例子 古代的天文学、力学和数学都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来增强学生的理解。下面展示“打捞石狮子”的故事,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呢?从而讲清知识点——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板书) 最后还将展示 陶行知改名的一则材料问题探究:陶行知为何
8、从“陶知行”改为“陶行知”?教师给与学生一定点拨,从而讲清知识点——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板书)讲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PT进行小结,并用选择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