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 ppt课件

鼻出血 ppt课件

ID:20899016

大小:280.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0-17

鼻出血 ppt课件_第1页
鼻出血 ppt课件_第2页
鼻出血 ppt课件_第3页
鼻出血 ppt课件_第4页
鼻出血 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鼻出血 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鼻出血鼻出血(epistaxis;nosebleed)常由鼻、鼻窦及其邻近部位局部病变、颅面外伤,以及某些影响鼻腔血管状态和凝血机制的全身性疾病引起,是鼻科常见症状和急症之一。鼻出血的概念鼻-鼻窦疾病:(1)创伤或医源性损伤:局部血管或粘膜破裂而致。如鼻骨、鼻中隔或鼻窦骨折、鼻窦气压骤变、鼻-鼻窦手术及经鼻插管、挖鼻或用力擤鼻和剧烈喷嚏、鼻腔异物。严重的鼻-鼻窦外伤、前颅窝底或中颅窝底骨折,可引起严重鼻出血,危及生命。(2)炎症:各种鼻腔和鼻窦的非特异性或特异性感染,均可损伤粘膜血管而出血。(3)鼻中隔病变:鼻中隔偏曲、粘膜糜烂、溃疡或穿孔。(

2、4)肿瘤:良性肿瘤如鼻腔血管瘤或鼻咽纤维血管瘤,出血一般较剧。恶性肿瘤如鼻-鼻窦癌或鼻咽癌,瘤体溃烂,早期反复少量出血或血涕,晚期可因破坏较大血管致大出血。鼻出血的病因全身性疾病:(1)急性发热性传染病:流感,出血热,麻疹,疟疾,鼻白喉,伤寒和传染性肝炎等。由于高热患者体温过高及血管神经功能障碍,以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2)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血管硬化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均可因一过性动脉压升高而发生鼻出血,并因鼻粘膜血管的回缩力和收缩力减弱,破裂后常不易愈合,而致反复出血不止。(3)血液病:①凝血机制异常的疾病,如血友病、白血病、纤维蛋白形成障

3、碍、异常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胶原性疾病和大量应用抗凝药物后等。②血小板量或质异常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鼻出血的病因全身性疾病:(4)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K、P或钙缺乏,可致毛细血管壁脆性和通透性增加。此外维生素K与凝血酶原形成有关,缺乏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易发生鼻出血。(5)肝、肾等慢性疾病和风湿热等:肝功能损害致凝血障碍;尿毒症时由于肾功能不全致体内毒素积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和减少了肠道对生血素和镁的吸收,易致小血管损伤;风湿热患儿的鼻出血系由高热及鼻粘膜血管脆性增加所致。(6)中毒:磷、汞、砷、苯

4、等化学物质可破坏造血系统功能,凝血机制紊乱,血管壁易受损伤;长期服用水杨酸类药物可致凝血酶原减少易致鼻出血。鼻出血的病因仅出血的临床表现而言,轻者可仅为涕中带血或回吸血涕,或仅少量从前鼻孔滴出;重者则可为一侧或双侧鼻腔血流如注,同时经口涌出。鼻出血的临床表现以鼻粘膜出血而言,为了便于处理,出血部位大体上可有4个部位:鼻腔前部出血:该部位出血主要来自鼻中隔前下方的利特尔动脉丛或克氏静脉丛。一般出血量较少,可自止或较容易止血。多见于儿童和青年。鼻腔上部出血:该部位出血常来自鼻中隔后上部,多为动脉性出血,一般出血较剧,量较多,多数需要采取前鼻孔或前后

5、鼻孔填塞止血。多见于中壮年人,有高血压者较易发生。鼻出血的临床表现以鼻粘膜出血而言,为了便于处理,出血部位大体上可有4个部位:鼻腔后部出血:该部位出血多来自下鼻道后端的鼻-鼻咽静脉丛。出血部隐蔽,前鼻孔填塞不易压迫到出血处,故常需行后鼻孔填塞。常见于中老年人。鼻腔粘膜弥漫性出血:此类出血多为鼻粘膜广泛部位的微血管出血。出血量有多有少。多发生在有全身性疾病如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血液病、急性传染病和中毒等的患者。鼻出血的临床表现对鼻出血的处理应采取综合治疗。但首先的治疗措施是止血。在达到止血目的后,再进行对病因的检查和治疗。一般处理包括:情绪紧张和恐

6、惧者,应予以安慰,使之镇静,必要时给予镇静剂。嘱病人尽量勿吞咽血液,以免刺激胃部引起呕吐,同时亦有助于掌握出血量。一般出血或小量出血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大量出血疑有休克者,应取平卧低头位。鼻出血的治疗接诊病人时应问清是哪一侧鼻腔出血或首先出血。仔细检查鼻腔(最好在鼻内镜下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及严重程度。临床上最多见的出血部位是鼻中隔前下部(易出血区),该部位出血一般出血量少。嘱患者用手指捏紧两侧鼻翼(旨在压迫鼻中隔前下部)10~15min,同时用冷水袋或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以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或用浸以1%麻黄素生理盐水或0.1%肾上腺素的棉片

7、置入鼻腔暂时止血,以便寻找出血部位。出血较剧者,可用吸引器管吸出鼻腔内血液,并寻找出血部位。在选择适宜的止血方法止血成功后,详细了解病史、临床表现、并做相应的检查以明确出血的病因,进一步治疗原发病。鼻出血的治疗常用止血方法烧灼法:适用于反复小量出血且能找到固定出血点者。传统的方法有:①化学药物烧灼法:如30%~50%硝酸银、30%三氯醋酸等点灼出血部位。②电灼法:因灼力较强,易造成粘膜溃疡或软骨坏死,若烧灼不当,反致出血加剧,现已少用。但若采用火花式电灼,灼点集中,灼力适中,效果较好。新近的的方法如YAG激光、射频或微波等,因操作简单,烧灼温和

8、,损伤小而常用。其作用机制是:破坏出血部位组织,使血管封闭或凝血。应用烧灼法止血前,先用浸有1%地卡因和0.1%肾上腺素溶液的棉片麻醉和收缩出血部位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