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882778
大小:3.52 MB
页数:136页
时间:2018-10-17
《呼吸道病毒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填空:1.病毒是()型微生物,常以()作为测量单位,其繁殖方式是()。2.病毒的基本结构由()和()构成,有的病毒外面还有一层()。3.病毒的增殖过程分为六个步骤,依次为()()()()()()。4.培养病毒常用的方法有()()()。5.病毒的感染方式有()和()两种。6.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分为()()()。7.病毒性疾病目前无特效药治疗,故常用的预防方法是()()。8.病毒的变异可表现在多方面,在医学实践中重要的有()变异和()变异两种。9.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是()作用,具有()性和()性。名词:1.
2、病毒2.包涵体3.干扰现象4.水平传染5.垂直传染问答:采集送检病毒标本应注意什么?第13章呼吸道感染病毒第一节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Virus)1934年分离成功甲型流感病毒多次造成世界范围大流行,1918~1919年期间的大流行全球有50%人口(20亿)感染,2000万人死亡;1998年初春日本小学生88万人患流感,死亡16人。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结构1.形态:球形/丝状,直径80~120nm,有包膜2.结构:内外(1)核衣壳:1)核酸:-ssRNA,分节段2)核蛋白(NP):螺
3、旋对称3)RNA多聚酶:(2)包膜1)基质蛋白(M1):型特异性2)脂质双层:两种刺突①血凝素(HA)功能:-介导病毒吸附和穿入宿主细胞;-具有抗原性,产生中和抗体;-分亚型依据。②神经氨酸酶(NA)功能:-参与病毒释放和扩散;-利于病毒吸附;-具有抗原性(亚型)NAHAM1脂质双层(二)分型及亚型1.分型:根据M1、NP抗原性不同甲型(A)、乙型(B)、丙型(C)三型。2.分亚型:根据HA、NA抗原性不同甲型流感病毒:HA(H1~H15),NA(N1~N9)如原甲型(H1N1)、亚洲甲型(H2N2)
4、、香港甲型(H3N2)、新甲型(H1N1、H3N2)(三)抗原变异与流感病毒流行的关系1.抗原漂移:HA和NA抗原变异幅度小,变异率小于1%,属量变,是发生点突变所致,引起局部的中、小型流行。2.抗原转换:HA和NA抗原变异幅度大,变异率为20-50%,属质变,出现新亚型,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二、致病性和免疫性(一)致病性1.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被感染动物。2.传播途径:空气飞沫3.所致疾病:流行性感冒:(1)典型流感(2)流感病毒性肺炎三、防治原则1.注意公共卫生:隔离与治疗患者2.疫苗:灭活疫
5、苗,保护率60~80%3.治疗:金刚烷胺、干扰素、中药、NA抑制剂虫媒病毒第15章虫媒病毒(arbovirus)第一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encephalitisBvirus)一、生物学性状球形,+ssRNA病毒,有包膜细胞培养,蚊体内增殖抵抗力弱虫媒病毒的重要特性通过吸血节肢动物叮咬易感的脊椎动物而传播能在节肢动物体内增殖,并可经卵传代,因此节肢动物既是病毒的传播媒介,又是储存宿主带毒节肢动物通过叮咬人或自然界的脊椎动物而传播疾病,并维持病毒在自然界的循环,因此,多为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人畜共患病具
6、有明显的地方性和季节性1992年国际虫媒病毒中心登记535种对人类致病的虫媒病毒128种中国发现的虫媒病毒9种其中引起流行的虫媒病毒4种分离到的虫媒病毒5种虫媒病毒的种类我国流行的虫媒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病毒俄罗斯春夏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结构病毒分类: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30~40nm,有包膜,核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乙型脑炎病毒结构模式图抵抗力对脂溶剂敏感不耐热56℃30min、100℃2min均可灭活对化学消毒剂敏感,多种消毒剂可灭活二、流行病学特征
7、传染源主要是带毒的猪、牛、马、驴、羊等家畜和鸟类幼猪具有高的感染率和高滴度的病毒血症,是最重要的传染源和中间宿主病人的病毒血症短暂,且血中病毒滴度不高,故病人不是主要的传染源蝙蝠亦可能为乙脑病毒的传染源传播媒介主要传播媒介是三节吻库蚊感染的蚊子可带毒越冬并可经卵传代,因此蚊子不仅是传播媒介又是重要的储存宿主流行特征主要在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国家和地区流行我国是乙脑的主要流行区,除青海、新疆及西藏外均有乙脑流行流行季节与蚊子密度的高峰期一致,以夏、秋季流行为主易感人群主要是10岁以下的儿童二、致病性与免疫
8、性二、致病性1.传染源:带毒蚊子叮咬过的家畜(幼猪)2.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三带喙库蚊3.所致疾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带病毒蚊叮咬人体局部增殖后入血第一次病毒血症肝、脾等处的巨噬细胞中继续增殖再次入血第二次病毒血症少数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脑炎5~20%后遗症:痴呆、失语、瘫痪等致病过程病毒先在皮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结增殖,然后进入血流,引起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随血流播散到肝、脾等处的单核巨噬细胞中大量增殖,再次入血,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病毒突破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