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

“问题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

ID:20857327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7

“问题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_第1页
“问题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_第2页
“问题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_第3页
“问题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_第4页
“问题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问题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问题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问题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  在新科技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劳动者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采取“问题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教学是以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学生对教师设计的问题的分析、研究、探索、总结,最后获得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发现并提出新的未知。知识是经由学生研究获得的,理解掌握起来较为方便,不易遗忘,并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  笔者在《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一书教学时采用此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

2、果。具体做法如下:  在讲解细胞膜的化学组成时,设计了下述问题,要求学生用已有知识分析讨论:  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极易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很容易被脂溶性溶剂所溶解。你认为,这一事实说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应有什么物质?  科学研究发现:细胞膜易被蛋白酶水解,说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有何种物质?  第一个问题学生用已有的“相似相溶”的化学知识,可以很方便地推出细胞膜的组分中应有脂类物质这一结论;学生在分析第二个问题时因不懂蛋白酶的具体功能,探究时遇到了困难,教师及时讲解“蛋白酶是专门水解蛋白质的酶”,学生利用

3、该知识很快就得出了细胞膜中有蛋白质的结论。接着我又设计了第三个问题:  细胞膜中只有蛋白质和脂类这两种物质吗?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小资料的相关内容。学生立即形成了细胞膜上有蛋白质、脂类和糖这三种物质的科学结论。在课堂上学生讨论热烈、气发活跃,学得很轻松。教师讲的也很少,应该说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相对枯燥的教学内容。从课后的检测结果看效果很好。在接下来讲述细胞膜的空间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发问:组成细胞膜的三种物质在其上是如何排布的?学生一时无法得出答案,但激发了学生更为强烈的探索欲望。紧接着我又提供如下事实要

4、求学生分析并给出答案:  1925年GorterGrendel用丙酮提取了红细胞膜的磷脂,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展开,发现这片油脂层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红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这说明什么?为何这样?  通过对问题4的分析讨论,学生形成了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上呈“双层排布”这样的结论。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又学会了对某些具体问题的分析研究的方式方法,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接着我又向学生提出第5个问题:  蛋白质和糖类物质在膜上又是如何分布的?  问题提出的同时,我出示细胞膜的模型和结构模式图,让学生对照研究得出如下结

5、论:  ①蛋白质有的排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有的嵌入其中,有的则贯穿其中。  ②糖与蛋白质或脂类分子结合,形成糖被位于细胞膜的外侧。然后引导学生总结细胞膜的空间结构,解决三类化合物在膜上的分布问题,显得顺理成章,学生回答起来得心应手,从容自如。  当讲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时,我用电教手段演示了人鼠细胞的融合过程,同时作出了如下描述:在人的细胞表面标记上红色的荧光物质,在鼠的细胞表面标记上绿色荧光物质,然后让两细胞融合,融合后的细胞膜上具有两种荧光,且分别位于细胞膜的两侧互不干涉,一段时间后,红色、绿色荧光交互排列于

6、整个细胞膜的表面。根据这一事实,要求学生讨论回答:构成细胞膜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流动的。  学生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分析,很快得出这种被标记的物质在膜上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运动的。至此,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由于构成膜的各部分都可以运动,所以整个细胞膜是可以流动的,最后得出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得到了如下的启示:  问题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是一个人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基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能引发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

7、问题的方式方法,才有获得独特思路的可能。可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注意贯穿问题教学思想。  设计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标准化”的问题,答案唯一,思路唯一。学生在分析和解决过程中只能按照老师的思路去想,去解决问题,千人一法,无疑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相反,开放性的问题,要求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回答问题,要求学生设计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得出的答案亦不完全相同。这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品质,一个人的发激性思维能力的大小是创新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

8、志。因此,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应尽可能注意开放性。  在当今推崇创新的年代中,求异思维是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创新就是要不断地开创标新立异;就是要不断地打破常规,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要想有所创新就必须要有区别于他人的思想,区别于地人的方式方法,归根到底就是要有一定的求异思维能力。  问题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