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847341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7
《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学习成秋生局长讲话体会新课改给比较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指明了未来语文教学的方向。课堂上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多了,合作学习多了,使用多媒体多了,让学生收集资料多了,鼓励学生多元解读多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口语交际能力、综合学习能力都比过去提高了。但是,透过这些积极的现象,我们应该看到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淹没了语文的本体。课堂上“语文”少了。问题集中表现在:大量声音图像信息的多媒体课件充斥课堂,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太少;脱离文本的议论纷纷太多,自由诵读的琅琅书声太少;课堂上吹拉弹唱尽显其能,学生思考、质疑的时间被大量挤占
2、;以牺牲工具性为代价的所谓张扬人文性,成了课堂上另一道风景,非语文现象、非语文活动占据了课堂的大量空间。在语文阅读教学研究中,也存在着追求浮华、不讲实效的问题。因此,我们不得不冷静下来重新审视一下目前的语文教学是否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个极端,是否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真正本色。那么,什么样的语文才是原生态的语文?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具有实效性的语文课堂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与时俱进,更要返璞归真,回归本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语文教学,必须做到三个“摒弃”:一、摒弃浮华的教学方式,还语文课堂“实”的本色我们看公开课时经常有这样的场面:上课伊始,老师:“同学
3、们,今天我们学习《草原》一课,下面同学们打开课文,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接下来老师让小组交流,”又说:“想和谁一组就和谁组”紧接着课堂上是一片嘈杂的讨论声。再接下来,是一连串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一会儿教师提问,一会演示多媒体,一会儿学生发问质疑,一会儿教师讲解,一会儿学生小组讨论,一会儿师生对话……,最后还安排了表演课本剧,忙忙碌碌一节课,整个教学过程课堂上显得很热闹,但回过头来问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们不知所云。细想一下,学生还没又通读全文怎么能知道自己喜欢哪段?这种无目的的小组合作学习又有何益?这节课给了学生多少品读、感悟课文的时间?大多数学生只是在配合着教师的意愿被动
4、地凑热闹而已。自己并没有什么学习的自主性。这种教学方式看上去课堂气氛很活跃很热闹,实际上是无次序无意义的“满堂动”。过分无序的热闹,就会剥夺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剥夺了学生属于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更谈不上进行语言训练,文化积淀,这无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启发思维”,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清楚的认识到,语文教学改革千改万改不能抛弃“双基”,千变万变,变不了听、说、读、写训练。课堂上一切教学方式方法都要围绕“为学生夯实语文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这一
5、中心进行。一切偏离这一中心的教学模式,都是无效模式。要摒弃那种“为表演,而上课;为展示教学形式,而设计课堂教学结构”的做法,要把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的语文教学“十字真经”即:“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书(写字)”,贯穿课堂始终。紧抠“知识、能力、方法、习惯”“八字要诀”,强调“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基本应用”四项要求。落实真正意义上的“扎扎实实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教学观。二、摒弃无度的课件演示,还语文教学“读”的本色。我们很难忘记儿时,校园里荡漾着的朗朗的读书声;还清晰记得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那生动的讲解、恰当的启发、精当的点拨,让我们的生命与
6、课文融为一体。然而,这一切在现代化教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却有些久违了。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引进了课堂,并深受教师们的青睐。我们并不反对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运用不当很容易把语文课引入一个新的误区。例如,一位教师教《鸟的天堂》,他使用了大量的动态和静态的图片,帮助学生筛选文中的信息。还播放了十几分钟的录像,学生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看大榕树影像,从上课伊始就不停的演示课件,一直演到最后,让人眼花缭乱。学生们失去了宝贵的阅读这篇美文的时间。课堂上学生读书感悟的时间少了,无法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鸟的天堂”的美,无法体会巴金写作手法的精妙,一节语文课
7、上成了一节摄影作品欣赏课,偏离了语文教学的目的,让看课者品不出语文的味道。正如杨再随教授所讲:“当前,有些课,尤其是公开课,容量太大,节奏太快,课件太多(画面太多、音乐太响)。教师连珠炮式地讲话。手忙脚乱地演示,学生急匆匆地对答,扫描式地观看,没有回旋的余地,没有咀嚼回味的时间,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如此,知识如何能内化?技能如何能熟练?”是的,美妙的画面,繁多的课件,怎能替代学生对文章品读、感悟和语言文字积淀?滥用多媒体技术,用教学手段的翻新来代替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岂不是得不偿失?古人称学习为“读书”、“念书”。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