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早期预防措施

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早期预防措施

ID:20837288

大小:4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6

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早期预防措施_第1页
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早期预防措施_第2页
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早期预防措施_第3页
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早期预防措施_第4页
资源描述:

《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早期预防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早期预防措施于轩(辽宁省朝阳市第二人民医院12200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相关因素及早期预防措施。方法对2006年6月-2012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5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比较确诊并发DIC患者前3-5d与未并发DIC患者可能的17个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M3所占比例存在显著差异(P<0.01),两组患者的外周血G细胞计数、血浆组织因子、D-二聚体含量、纤溶酶-抗纤溶酶

2、复合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7个因素存在显著(P<0.05>。两组的血红蛋白、肌酐、血小板、血糖、血脂、血淸乳酸脱氢酶、年龄、性别、体温等无显著性差异。结论D-二聚体含量、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活化部分凝血活酶等指标能作为急性白血病患者DIC的指示指标,可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关键词】急性Q血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预防措施相关因素发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急性內血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病情较为严重,致死率较高。对2006年6月-2012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5

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比较确诊并发DIC患者前3-5d与未并发DIC患者17个可能相关因素,旨在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DIC的发生率,具体报道如卜。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6月-2012年6月间我院共收治35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符合天津会议制定的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过骨髓细胞形态和组化染色确诊[2]。D1C按第五W屮华血液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诊断。35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按照是否并发DIC分成A组(并发DIC组)和B组

4、(未并发DIC组)。A组患者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15-71岁,平均(41.2±8.9)岁,白血病类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0例,其中M23例,M318例,M43例,M55例,M6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3例,其中L13例,L28例,L32例。B组患者308例,男165例,女143例,年龄16-72岁,平均(42.5±7.9)岁,白血病类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79例,其中M12例,M285例,M322例,M449例,M510例,M6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

5、29例,其中L132例,L241例,L35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1.2可能的相关因素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并发DIC患者确诊前3-5d的相关因素资料进行收集,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及外周血白细胞(WBC)数量、血浆组织因子(TF)、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D-二聚体(D-D)含量、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凝血酶原吋间(PT)、空腹血糖(GLU)、血小板(BPC)、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吋间(APTT)、血红蛋白(Hb)、血清乳酸脱氢酶(sLDH)、总胆固醇(TC)、

6、甘汕三酯(TG)、肌酐(Cr)、体温(T)、白血病类型等17项。对未发生DIC患者入院后的第5-7天的相砬资料进行。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率采用u检验,差异在P<0.05时差异显著。1.结果2.1白血病类型比较A组患者中M3期占52.3%,其他占47.7%,B组患者中M3期占7.14%,其他占92.96%,两组患者M3期所占比例比较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28,P<0.01)。2.2其他相关因素比较两组患者间WB

7、C数量、D-D、TF、TAT、PAP、PT、APTT、sLDH、GLU、Hb、BPC、血脂(TC,TG)、Cr、T等指标的比较详情见表1。两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含量、血浆组织因子、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因素有显著差异(P<0.05)。2.讨论DIC是急性白血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原因复杂,主要特征为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减少,继发纤溶亢进,该并发症的病死率较高,发生率达6.8%-68%,本组中并发性DIC的发生率为12%[

8、3,4】。研宄发现化疗是导致急性白血病并发DIC的重要原因,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在化疗后并发DIC发病吋间较早,其次为M5患者在化疗后2-3d内出现DIC症状,这主要因为早幼粒细胞含有嗜亚尼林颗粒,该颗粒促凝活性强烈,化疗导致血病细胞被大量破坏,这催使释放大量促凝物质,破坏人体正常的凝血与抗凝血平衡,导致使微循环中产生广泛的微血栓[5,6】。大多数急性白血病患者都会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状,这在化疗后促进DIC发生。另外,M3含奋大量纤溶酶原激活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