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pdf

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pdf

ID:20824188

大小:13.30 MB

页数:49页

时间:2018-10-16

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pdf_第1页
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pdf_第2页
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pdf_第3页
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pdf_第4页
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2016版)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目录Content第一章总则01编制目的丨适用范围丨街道分类第二章交通设施04基本原则丨路面形式丨公交设施丨过街设施丨停车设施丨交通标识丨智能交通第三章绿化景观25景观空间丨景观元素丨街道家具第四章市政设施32市政管线丨电气设备丨给排水设施丨井盖丨雨水利用设施第五章公服配套39基本原则丨生活服务设施要求丨商业服务设施要求第六章建筑工程06建筑风貌特色丨建筑体量与街区空间丨建筑立面丨附属设施第一章总则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011.1编制目的为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解

2、决当前城市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提升旧城街巷空间品质,打造更宜居、更绿色、更方便、更和谐的街区空间形态。总则1.2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市域范围内(含中心城区、天府新区直管区及二三圈层的卫星城或区域中心城、小城市、特色镇、一般镇)旧城中小街区的整治、提升、改造的设计、建设和管理活动。本导则主要针对小街区内的公共区域(街道)的建设进行控制引导,包括道路、景观、市政设施、公服设施、建筑立面等内容。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021.3街道分类根据主导功能不同,街道可分为居住型街道、商业商务型街道、历史文化型街道以及综合型街道。根据交

3、通特征不同,街道可分为一般街道、步行街道以及人车共享街道三类。居住型街道以居住功能为主的街道。临街界面多由住宅、配套公服以及少量商铺、广场、绿地构成。建筑界面通常为非连续界面,街道内应控制机动车车速,为居民提供舒适、安全的邻里交往、健身、活动的场所。商业商务型街道以商业、商务、办公功能为主的街道。临街界面多由购物商场、精品店、写字楼、银行、超市、餐饮店等构成,业态复合功能多样,建筑界面连续。商业较为集中的街道宜设置广场、步行街、商业外摆空间,构建地上、地下人车分离的立体的交通体系。历史文化型街道以文化旅游、商业服务功能为主,具有一定历史年代,传统建筑相对集中,传统文化特

4、色鲜明的街道。应注重保护街道整体景观风貌,彰显成都传统文化特色。宜根据区域交通条件、功能要求灵活设置步行街或人车共享街道。综合型街道功能与界面类型混杂程度较高,或兼具两种以上类型特征的街道。(综合型街道在导则无法给出具体界定,应在具体建设中根据街道各区段主导功能,分区段参照以上三类街道要求执行,各区段改造建设应保持整体的风貌协调性。)一般街道一般包括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是城市中最普遍存在的街道。步行街道禁止机动车通行的行人专用道。人车共享街道未划分道路路权,人车混行的街道。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03第二章交通设施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042

5、.1基本原则优化道路交通体系,提高路网密度,打通“城市毛细血管”。街道网络打通各类“断头路”,形成完整路网,提高道路通达性;增加路网密度,引导机动车通过支路通行,以减轻主干道上的交通压力;保障非机动车行驶路权,形成连续通畅的骑行网络;建立科学合理的交通组织、完善的交通系统支撑,发挥高密路网的交通优势。交通模式示意图路权分配在分配道路空间时,应优先保障步行交通,其次是公共交通,再次是非机动车通行及机动车通行,强调绿色出行方式优先。空间保障优先等级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05交叉口处理交叉口应适当减小道路红线切角值,宜采用小切角形式;交叉口应确保机动车

6、驾驶的安全视距;转弯半径宜控制在5米以内,降低机动车转弯速度,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交叉口处理示意图优化道路路面材质,提升街道空间的整体品质。2.2路面形式机动车道机动车道宜进行路面黑化,提高行车安全及舒适性,减少噪音及扬尘;机动车道应通过色彩、材质或隔离带与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进行明显分隔,保障非机动车及行人的通行安全;历史文化型街道的机动车道铺装可选用毛石、青砖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材质。道路黑化示例成都市“小街区规制”建设技术导则06非机动车道宜采用与机动车道、人行道相协调的常规耐磨材质,如彩非机动车道色沥青、混凝土等,或选用深蓝色、深绿色等冷色调的防滑涂料路面

7、,宜采用隔离带或清晰的标识线进行分隔;非机动车道路面形式示例人行空间纯步行街道与人车共享街道路面应结合建筑退距进行整体铺装;人行道宜设置安全、连续的盲道,保障盲人无障碍出行;人行道铺装应满足美观、防滑、耐久、易清洗的要求,材质可选用陶瓷透水砖、透水混凝土整体路面等;人行道路缘石外露高度不宜过大,宜控制在8-12厘米;道路交叉口处宜保持人行道铺装与标高连续,通过抬高或斜坡形式保证人行通畅,保证步行通行的连续性;商业商务型街道人行道铺装与建筑退距区域宜进行整体铺装,提高商业空间的连续性;居住型街道建筑退距区域宜结合建筑底层功能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