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81964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14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后进生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后进生的自信心江安县四面山镇天泉小学校阳云方在大力推行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今天,不同类型的后进生的教育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难题。虽然后进生在小学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但是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的一系列不良的连锁反应,是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转化后进生,特别是农村后进生,已成为我们普遍关注的课题。所以首当其冲,要树立农村后进生的自信心,使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一、深入了解,更新观念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由于人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就导致了儿童的发展状况千差万别。而后进生大多是令老师“生厌”的学生,总希望有机会能把
2、这些人推出门去,撒手不问。这种思想是严重错误的。后进生是客观存在与每个班集体之中的,真正把现有的几个后进生都排除,我们还会发现有新的后进生出现。所以,我们必须正视后进生,不能放弃,而要报以更大的热情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学生,便可以发现:有的儿童对语文知识兴趣浓,有的对数学很爱好,还有的特别喜欢文体活动。可见,这些所谓的后进生也有他们的优点,大多数的后进生某些能力不仅在总体学生中具有中等水平,而且有的还有较高水平。必须承认,这些学习中的后进生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儿童的可塑性非常大。要端正教学观,树立每个学生都
3、能较好的意识,充分地相信他们每个人都有培养的价值。二、体验成功,树立信心后进生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他们很久没有品尝到成功的滋味,体验不到采摘到果实时那种喜悦的心情。农村后进生更有其区域特点,所以针对每个后进生的特点,要有的放矢地采取特殊措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和优势,发展他们的特长,显露他们各自的才华和智慧,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后进生的不断成功,逐渐克服了自卑的心理,信心日渐增强。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好好学习的愿望,只不过由于各种因素而落伍了,这种上进心也就随之淡化了。我们必须创
4、造机会,让后进生体验成功,树立信心,让他们明白,通过自身努力学习,完全可以改变目前暂时落后的状况。三、重视主体,激发兴趣我们知道,绝大多数的学生对新鲜事物都很感兴趣。所以,要一改过去呆板的传统教学方法,根据实际,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或采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与之相应,课堂气氛要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学生的情绪好,必然思维活跃,畅所欲言。后进生在这样的气氛中不会袖手旁观,也会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学时,要注意后进生的表现,尽可能地给他们机会,哪怕取得一点点成功都要予以表扬、鼓励。要保护他们的
5、热情,让他们感到自己在进步。他们就会更加努力学习,增强进取心。四、情感交流,唤起热情在任何一个集体中,总有优、良、中、差的表现,这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师,要把爱的甘露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后进生大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对他们尤要偏爱。教师的爱体现在对后进生的理解和尊重上,给予他们知识、智慧和能力上。爱会促使后进生的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愉快的感情和对自己的信心,从而转化为他们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接近后进生,同他们交朋友,架一座相互信赖的桥梁。“亲其师,信其道。”在这种情况下,一句鼓励的话,一个赞许的眼神,都会使后进生
6、得到巨大的鼓舞。学生需要教师的赏识。在教育后进生时,尽量使用鼓励性、赞美性的词语,唤起他们向上的热情。要知道,当被别人赏识时,将会产生很大的内在动力。比如,我班有个学生叫杨丽,她的父母离婚了,妈妈跟着别人走了,爸爸外出打工四五年了还未回过家。她和父母之间谈不上什么有感情。她就一直和奶奶一起生活,可是奶奶是文盲,大字不识。所以,在学习上无人辅导,眼看成绩越来越差,自己也很自卑,下课就一个人坐在座位上,上课时也不会回答问题。当我发现后,主动去和她说话,培养她的自信,慢慢地她有了学习的愿望。现在,已经有好大的进步了。她还跟我说,这期打算要给奶
7、奶捧一张奖状回去,让奶奶高兴高兴呢!这就是教师爱的力量。五、家校联手,共同爱护家庭也是转化后进生的重要阵地。后进生在家长的眼里是“无用”的东西,有这样的孩子,他们觉得脸上无光。孰不知,孩子在家长的声声责骂中,真的以为自己“无用”。试想一下,孩子在“呀呀”学语时,家长并没有因为孩子说错话而责备他们,而是很有耐心的重复、示范。当看到孩子成功时,一个劲儿地说“乖”。孩子在学习上有障碍,不应该把责任归咎为孩子“蠢笨”。家长应看到孩子的闪光点,鼓励孩子,给他们力量。革命家李大钊在教孩子唱歌时,没有因为孩子唱不准就批评、指责,而是一遍又一遍地示范教
8、唱。他鼓励孩子:只要用功,一定能唱好。所以我们也要利用暗示效应,经常鼓励,对孩子说“你一定能行”。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孩子在家和在校的信息,交流转化的方法和经验。教师和家长对孩子作出肯定,是对孩子最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