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语文试卷分析.doc

期末语文试卷分析.doc

ID:20792545

大小:15.5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6

期末语文试卷分析.doc_第1页
期末语文试卷分析.doc_第2页
期末语文试卷分析.doc_第3页
期末语文试卷分析.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期末语文试卷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6---2017年度第一学年七年级语文期末学情检测分析郸城县第二实验中学语文学科组刘晓薇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了,临近寒假,学生们在兴奋激动中完成了此次考试。本次考试,较本学年期中考试,有了很大进步。由之前的出现问题较多,到现在的学生能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答题;由之前的口语化严重到现在的能准确使用规范的语言来组织题目答案。我想这是我们这学期来学生们最大的进步。为今后更加扎实地开展语文教学,进一步树立质量第一的教学意识,作为七年级语文教师兼学科组长,我在认真分析试卷的基础之上,以七年级的期末语文考试成绩为基准,对本次考试情况作一个客观的分析,现分析如下: 一:试卷分析本次试卷考查范围为七年级语文上

2、册全册书。试卷由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及写作四大板块组成,试卷第一部分为积累及运用,共30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涉及全书的重点字词的形音义、病句修改、文学常识、名著阅读、古诗词默写等。第二部分为现代文阅读,共25分。两篇文章均是课外阅读,一篇是《那年花开》,另一篇是肖复兴先生的《拥你入睡》。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运用、分析、概括能力。在本部分阅读理解中,偏重于考察学生的主观认知,如,第16题,通过比较分析三位父亲的做法,让考生说说欣赏或不欣赏哪位父亲的做法,并要求学生陈述出理由。这类题,也是中招考试的方向,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文章,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看法。第三部

3、分为古诗文阅读,共15分,内容分别是《狼》和诗歌《天净沙秋思》,文言文部分采用中招考题模式,选用课内和课外对比阅读的手法进行命题,既有课内基础知识的考察,也有课外比较拓展的成分,是一道相当能考核出学生基础能力的题目。诗歌部分分别以选择题和赏析题两种形式考察。题目难度不大。第四部分是作文,计50分。为了与教材紧密配合,降低难度,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想象的空间,设置了两个文题,均为命题作文。文题一:命题作文《你,让我更美好》;二:半命题作文《我生活在------之中》,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字数要求600字左右。总体来说,我感觉本次试卷的难易适中,考查比较全面。四个部分分别考查了学生知识积累、分析理解

4、、语言运用等能力。同时,此套试卷充分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原则,整个题目的设置科学有序,这一思路既考查了老师平时教学的情况,又检测了学生的掌握程度,不足之处是偏重于学生能力的考查和课外知识的考查的题目过多,作为七年级的新生,在还没有适应初中语文阅读题目难度的情况下,设计题目全都是课外阅读,且综合考察学生的分析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这对孩子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二:考情分析 第一部分题目简单,得分率80%左右。问题集中出现在第7和第8题。由于考生审题及常识积累等原因,很多学生没能得分。而第5题,作为送分题,诗歌填空,由于书写出现错别字,导致失分,至于第6小题,由

5、于学生的课外知识和语文素养还不是很好,所以对这些带有开放性质的题,理解很不到位,往往不能领会题意,就随意下笔,导致了失分较多。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得分率在50%左右,失分原因有:学生整体阅读意识薄弱,缺乏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能力较差;有些学生答题方向正确,但语言组织能力差,表达不简洁,不明确;开放性试题答题内容空洞,谈感受、看法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泛泛而谈,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独特的看法、见解。最重要的是,七年级新生还没有学会用规范的语文专业术语去答题。第三部分的课内古诗文阅读,得分率在60%左右,失分原因有:1、识记理解不够;2、文言基础掌握不牢,缺乏文言翻译的正确方法,出现句子译

6、得不完整、不准确;3、古为今用的理解、迁移能力极差。第四部分作文,得分率在75%左右。两个作文题都不太难,贴近学生生活。存在的问题有:①个别学生字数不足,书写潦草,涂改较多;②部分学生开头废话一大堆,切题太慢;结尾不会总结,点明中心;③不能根据中心有效地选择典型材料,或者是作文中没有具体的事例,大段的空洞说教;④内容虚假,有拼凑之嫌。⑤抄袭现代文阅读。⑥文不对题,甚至直接不按照要求作文        三、自我反思  通过本次考试,,我发现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课文的例子作用重视不够,对阅读未过好“四关”。古诗文阅读和课内阅读选自课内,从答题的效果

7、来看,部分学生对教材还不能熟练掌握,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充分的利用例子来举一反三。因此,教师要在用好例子、用足例子、用活例子上下功夫,要把知识点落到实处。将“字词关”、“课文关”、“背诵关”、“练习关”扎扎实实落实到位。  2、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差,要在多读、多听、多说、多写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以教材为基础,并加大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