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777429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6
《在化学教学中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在化学教学中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承德市第七中学尹兆军 化学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化学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而有效地落实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近年来化学教学改革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就总体而言,长期的化学教育只注重于知识的传播,轻视能力的培养,学生以接受学习为主,对“讲、记、背、练”的方式习以为常,围绕应试展开的重复演练日趋严重,重结果、轻过程,重间接经验的传播,轻视或忽略亲身体验所获得的经验,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和探究的机会,分析解决问题和合作交
2、流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本文拟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研究浅谈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法。 化学趣味性在于它是一门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玩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其深奥的理论和知识都在包含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实际事例中。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从化学在社会和生活的实际应用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探究意识。通过每一节课,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与我们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感受到化学是鲜活的,生动有趣的。如在讲《胶体的性
3、质及其应用》这节内容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咸豆浆会凝聚而甜豆浆却不会凝聚?为什么钢笔混用不同墨水会写不出来 ?”接着讲“好,我们学了今天的内容就能解决这些问题。”新课学习以后,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回答一开始提出的问题。 又如,在讲《乙醇的氧化、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的教学可用“酒为何越陈越香?”和“烧肉烧鱼时为何要加少量的酒或醋?”来引入课题。 当学生能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后,她们就会产生成就感。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必然产生进一步去了解、去认识的求知欲望,探究意识在这种欲望中自然形成。 课程内容问题化,是将以“定论”形式陈述的
4、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关键是真正挑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形成“认知冲突”。认知冲突是指某一问题学生给予解决,但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又无法解决的一种心理气氛,此时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进而转为一种探究的动力。如何在教学中造成认知冲突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1.创设悬念引入课题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如讲《盐类的水解》一节可以这样引入这样的问题:
5、“酸的溶液由于c>c而显酸性,碱的水溶液由于c<c而显碱性,正盐的组成中只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既无H+又无OH-,但它们的水溶液并不都显中性,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些问题揭示了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很快吊起学生的学习“胃口”,思维马上变得活跃起来,教学难点很容易予以突破。 2.揭示旧知识和新事实的矛盾。 例如《钠》一节时,可以这样引入新课:“通常我们用火柴点燃酒精灯,那么,用水能不能点燃酒精灯呢?熟话说:”水火不相容“,那么,水又是怎样把酒精灯点燃的呢?因为我提前在酒精灯芯里放了一小粒金属钠。”“反常”的实验现象使学生们
6、议论纷纷,气氛十分活跃,我抓住机会提出问题:“钠为什么与水就能把酒精灯点燃?”从而主动地探究问题。 3.揭示规律性与个性的矛盾。 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归纳,把已学的知识规律化,并用于认识或解决新事物。例如,学生接触到的氢气、氧气、氮气等常见气体都是双原子分子,就会想当然以为稀有气体也是双原子分子。这类悖论的形成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1.正确理解分层的含义并在教学中体现 所谓分层,并非简单的依据学生成绩将学生分为A、B、C层,而是通过调查、综合分析,根据学生的智力因素、已有的知识水平、心理素质、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及兴趣等各方面的差异,对全体学生
7、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准确的定位,A层,B层,C层。层次的划分不向学生公布,只是作为教师在提问、练习、作业中给予不同评价的依据。 2.教学目标分层 分层设标,教师在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明确哪些知识是哪些学生应掌握的和应了解的,针对学生情况,为学生确定不同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分三层,第一层的学生只要求能掌握本节的要点,如定理、性质、简单的解题方法,能进行简单的计算:第二层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点及应用的思维方法,并能完成一些复杂的应用;第三层学生能够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体系相融合,可以灵活应用,并有一些创新思维。 在进行分层教学
8、的基础上加强反馈。按照不同标准分层测试,结果按很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