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17368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7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出现,探究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了广泛应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入手,提出了创设探究情境,促进探究教学;善于质疑,生成探究教学;进行探究教学多种方法运用等途径,以期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更好地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探究式教学教学方法初中化学教学具有广阔的探究空间,但是部分教师因为担心学生探究会耽误时间,担心实验的成功率等问题,忽略学生探究的过程,反而反复强调公式,
2、大量做题以提高成绩,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和时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实践的过程。一、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当今,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是,由传授知识逐步转向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由探究知识的结果逐步转向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立足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5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操作方
3、案,并实施这个实验操作,在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不断探索问题,不断发现问题,进而不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质疑、思考、实验验证、总结的积极思维,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二、创设探究情境,促进探究式教学探究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主动进入的过程,不是被动和强制的过程,教师要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的情绪处于急于探索未知空间的状态,从而产生自主探究的原动力。营造探究氛围是进行探究教学的前提。《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并
4、学会与他人的交流合作。”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动机和探索需求,创造宽松和谐的探究环境,促使学生形成主动探究的心态。5例如在进行《分子和原子》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糖加到水中,整杯水都是甜的,为什么?”教师打开香水瓶,向空中喷洒然后提问:“香水的气味是如何进入你的鼻孔的?”学生回答:“香味儿飘入鼻孔的。”教师引导把“飘”换成一个词“运动”,学生提出猜想“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教师提供给学生实验仪器:酒精灯、烧杯、试管、量筒等。试验用药品:水、高锰酸钾、香水、糖、品
5、红等。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选择实验所需器材和药品,自己完成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观察实验现象,探索交流实验结果等。三、善于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开展探究式教学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不断猜想、假设、验证的过程。善于质疑体现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也是学生探究能力的表现。发现问题远比解决问题的意义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同时在关键时候能够用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推进学生的探究过程。例如在“分子原子”教学中,学生在初步探究出“分子不断是运动的”这个结论后,教师可
6、以适时提问:“牵引力的大小影响汽车运动的速度,那么,什么能够影响分子运动的速度呢?”把学生探究的过程推进到另一个问题层面:“分子的运动受外界的影响吗?”学生对这个新的问题马上表现出浓厚的探究欲望,利用上述给出的实验材料继续探究,有的用酒精灯加热水后,加入糖,糖迅速溶解,品红在热水中明显比在冷水中溶解要快;有的学生震荡或者搅拌溶液,发现糖和品红溶解速度加快,从而得出温度影响分子的运动速率,震荡和搅拌是加快分子运动的方式。教师最后把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提出问题:“湿衣服为什么能晾干?夏天衣服为什
7、么干得快?”让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改变着生活。5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不能出现学生不需要参与探究也能够得到答案的情况;也不能出现问题太难,学生不知道从何下手进行探究的情况。四、运用多种探究方法进行探究式教学知识内容和教学要求的不同,使得教学方法不同。探究式教学方法有多种模式,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探究方法。1.启发诱导式探究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关键处设计激发探究兴趣的问题,启发和诱导学生揭示事物本质,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分子原子”一课中教师引
8、导学生探究“分子之间有间隔”时,设计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约20毫升水,在水中放入一个糖块,迅速在容器外壁沿溶液面画一条水平线,那么当糖块溶解后,液面和水平面那个高呢?请猜想,并验证你的猜想。2.对比分析探究教学。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知识之间的对比联系,在比较分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解决矛盾冲突的欲望,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例如在学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几个对比问题: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各是什么?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各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