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758360
大小:2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5
《家庭小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教育功能研究和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家庭小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教育功能研究和实践文 章来源初中教 师网ww910 .co家庭小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教育功能研究和实践文 章来源初中教 师网ww910 .co家庭小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教育功能研究和实践文 章来源初中教 师网ww910 .co家庭小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教育功能研究和实践文 章来源初中教 师网ww910 .coM [摘 要] 本课题借助“家庭小实验”对实验的教育功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育功能、美育功能……等等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
2、 家庭小实验、教育功能 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张健如老先生在2003年11月召开的全国第八届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做了这样一篇专题讲话《加强实验教学改革 发挥实验教育功能》,在讲话中他强调:“除常规课内化学实验外,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激发兴趣,赋有探索的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应用性实验(物质简易检测与化学小工艺实验等)、研究性课题实验等,也值得我们关注。” 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就是:学生自主设计课外小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教育功能研究和实践。 学生自主设计的课外小实验,对象为生活中常见的自然
3、现象,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新教材中的“实践活动”(相当与以往教材的家庭小实验),来源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而设计的课外小实验(如西红柿为什么是酸的),结合教学进度补充适当的课外小实验(例如用燃烧法粗略鉴别几类纺织纤维等)。这类实验的特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绝对安全,绿色环保。 在课题的开展过程中,我们通过学生自主设计课外小实验对教育功能的以下一些方面进行研究: ①培养科学的探究方法,提高探究能力。 ②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③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④尝试化学实验教学目标测量的研究
4、。 ⑤化学课外小实验的德育功能。 ⑥化学课外小实验的美育功能。 …… 一、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好奇——实验兴趣——探究兴趣——学科兴趣—— 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培养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2、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仪器、并对实验的目的和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思考。 3、做实验、详细记录实验现象(文字记载、像片、录象等)。 4、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以及一些由实验而引起对相应学科知识、生活环境和社会现象的看法、感想及见解的小论文。 5、约每两个实验进行一次小结、访谈、
5、交流并做好记录。 6、一段时间后按自己的课题目的对学生加以引导,并针对前期的情况做出小结。 7、课题结束前,通过访谈、问卷、测试等手段对课题效果加以总结、提炼并形成课题论文。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 其一、活动的主体为学生,大约组织200名左右的学生,每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课题研究。 其二、课外小实验,这类实验的特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绝对安全,对象为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他包括新教材中的“实践活动”(相当与以往教材的家庭小实验),来源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而设计的课外小实验(如西红柿为什么是酸的),结合
6、教学进度补充适当的课外小实验(例如用燃烧法粗略鉴别几类纺织纤维等)。 其三、通过实验实现最终的课题目的(见上面)。为此每个小实验后都要做以下一些工作: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一些由实验而引起的对相应学科知识、生活环境和社会现象的看法、感想及见解的小论文,以及特别有价值的拍摄图片、录象,新颖的实验装置。约每两个实验进行一次小结交流并做好记录。 其四、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对同一届学生的高一、高二连续两年进行研究和能力培养。 三、课题的研究的一些成果 1、培养科学品质 家庭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求实
7、、追求真理、敢于创新地科学态度。家庭小实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实验不成功时学生就会去分析失败的原因,改进方法,重新实验,直至成功为止。渐渐地学生具有一种不怕失败,锲而不舍的顽强毅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尊重实验事实,以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分析、推理,这是一种科学的实验品质。 2、挖掘思想素材,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 在实验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这样的素材,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将知识的传授与素质的培养融于一体。例如,在做“碳酸钠性质实验”时,引导学生阅读“侯氏联合制碱法”简介,学习我国纯碱工业先驱
8、———侯德榜先生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献身化工事业,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在做“石油和煤的性质”实验时,向学生介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并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学工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钢铁、石油、煤炭、化肥、水泥、化纤等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几位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报国之情。 3、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项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