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课件_3

猩红热课件_3

ID:20749043

大小:737.5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8-10-15

猩红热课件_3_第1页
猩红热课件_3_第2页
猩红热课件_3_第3页
猩红热课件_3_第4页
猩红热课件_3_第5页
资源描述:

《猩红热课件_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猩红热SCARLETFEVER潍坊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戚丽内容提要1.概述6.实验室检查2.病原学7.并发症3.流行病学8.诊断和鉴别4.发病机理9.预后5.临床表现10.治疗和预防定义是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突发高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皮疹消退后明显脱屑。少数病人后期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病变。历史1675年,Sydenham首先作了临床描述,并定名。Schultz及Charlton提出皮疹是由于链球菌毒素引起,随之Dick与Dochez给予确定。清代,叶天士有较详细记述,中医称为“烂喉痧”或“疫喉痧”。病

2、原学 形态学病原体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Streptococouspyogenes,groupA),G+,球形或卵圆形,呈链状排列。直径0.5~2.0µm,无芽孢、鞭毛,幼龄培养中有荚膜。抗原构造按其菌体细胞壁上所含多糖类抗原(C抗原)的不同:可分为A--U(除I、J)19个组;A组占95%,是主要病原体;B、C、D、G组偶尔致病。A组依其表面蛋白抗原M蛋白分为80个血清型。M蛋白为A组的主要毒力抗原,具有抗吞噬作用,与链球菌毒力有关。细菌产生的毒素及酶类致热性外毒素(红疹毒素)链球菌溶血素O链球菌溶血素S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酶血清混浊

3、因子抵抗力对热及干燥的抵抗力较弱,一般消毒剂可将其杀灭。流 行 病 学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及带菌者。发病后24小时至疾病高峰时期传染性最强,至皮肤脱屑阶段多无传染性。患者在急性期得到及时、恰当和充分的治疗,病原菌于治疗24小时后即被消灭。链球菌其他感染(如丹毒、咽峡炎、扁桃体炎、中耳炎)也可成为传染源。链球菌带菌者数量大,不易发现,应予重视。传播途径: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皮肤创口或产道侵入(外科型或产科型)。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仅对同型红疹毒素及同型病菌有长期免疫力,少数患者病后可再发猩红热。轻型病例及早期应用青霉素治疗者免疫力产生不足,猩红热的复发

4、和再感染也可发生。流行特点: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多见,夏秋季少见。多流行于温带地区,寒带及热带少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儿童最为多见。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咽部粘膜及局部淋巴组织(病菌不断增殖,分泌毒素)→化脓性咽峡炎→毒血症和菌血症。化脓性病变→咽峡炎、扁桃体炎、迁徙性化脓性病变全身中毒症状颌下淋巴结炎、颈淋巴结炎内脏(肝、心、肾、脾)细胞变性、坏死、充血、出血中毒性病变皮肤→皮疹→脱皮舌乳头充血肿胀→草莓舌→杨梅舌变态反应性病变→关节炎、肾炎、风湿热、心肌炎、心内膜炎化脓性病变荚膜及M蛋白的抗吞噬→局部增殖→化脓性炎症。局部直接或经淋

5、巴管侵入邻近组织→咽后脓肿、中耳炎、扁桃体周围脓肿等。细菌入血→败血症→迁徙性化脓性病变。中毒性病变毒素入血→毒血症、发热、头痛等。红疹毒素→皮肤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增殖、白细胞浸润,以毛囊周围明显→猩红热皮疹   表皮死亡→脱皮。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水肿→舌乳头增粗、隆起→草莓舌、杨梅舌。变态反应性病变(个别病例)细菌某些型别与心肌、心瓣膜、肾小球基底膜等交叉免疫反应。M蛋白或其他抗原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关节滑膜、心瓣膜及肾小球基底膜。临床表现潜伏期1~7天,一般为2~3天。普通型三大特征表现发热咽峡炎第二病日出现典型皮疹发热畏寒、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持续性,

6、39℃左右自然病程约1周咽峡炎症状:咽痛、吞咽痛体征:咽部粘膜及扁桃体红肿、扁桃体上有黄白色点状或片状脓性渗出物,易擦掉;内疹:软腭水肿、充血,见有米粒大红疹及/或出血点黏膜疹,可先于皮疹出现。皮疹时间:多在起病1~2天(发热后第2日)顺序:耳后、颈部、上胸部数小时胸、背及上肢→下肢,皮肤经24小时迅速延及全身。典型的皮疹为在皮肤上出现均匀分布的弥漫充血性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退色,伴有痒感。部分患者可见粟粒疹。严重患者出现出血性皮疹—线状疹。一般面部潮红,无红疹,而口周则因口轮匝肌处血管分布稀少而呈苍白色,称口周苍白圈。腭部可见充血或岀血性的粘膜内疹。舌像草莓

7、舌(strawberrytongue)发疹同时,舌充血红肿、乳头肿大,凸出于灰白色舌苔上。杨梅舌(raspberrytongue)第2~3天起,舌苔开始剥落,第1周末舌苔尽消,舌面呈深红色,表面浸润发亮或干燥,有裂纹,乳头粗大凸起。退疹及皮肤脱屑退疹顺序与出疹顺序一致,程度也与皮疹轻重成正比。脱屑时间多自皮疹消退后开始,第5天至第2~3周。自皮疹顶端开始,为糠秕状脱屑,可融合成片。手掌、足底皮厚部位多见大片膜状脱皮。指趾甲末端下皮肤裂痕脱皮。非典型病例脓毒型中毒型外科型(包括产科型)实验室检查血像WBC计数增加,核左移,胞浆中有中毒颗粒,N﹥80%。出疹后及疹

8、退期嗜酸性粒细胞增加,病愈时大多恢复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