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导学案

《蜀相》导学案

ID:20703820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5

《蜀相》导学案_第1页
《蜀相》导学案_第2页
《蜀相》导学案_第3页
《蜀相》导学案_第4页
《蜀相》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蜀相》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蜀相》导学案  《蜀相》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过程与方法:  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

2、深层意蕴。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他是一位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诗人,一位用他的诗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心灵的诗中圣哲。他是仁爱传统精神的集大成者,他是辉煌唐诗队伍的领军人物,他是目光敏锐烛照黑暗的孤独的歌手,他是上下求索壮志难酬的执著的斗士。他是谁?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他。  二、知人论世:(学生展示课前预习,教师适时补充强调。)  作者简介  杜甫,字 ,诗中常自称  ,晚年曾做过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部

3、,所以后人又称他为   。其作品完整地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  。他本人也被称为  。他的诗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  高峰,他写过两组著名的诗歌:《三吏》、《三别》         (具体篇名)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  诗人,字  ,号   居士,其诗风豪放飘逸,清新自然,素有   之称,杜甫称赞李白:“  ,诗成泣鬼神。”   李白杜甫合称“李杜”。  杜甫的一生约可分为四个时期:  1、三十五岁以前,是他的读书和壮游时期。  2、三十五到四十四岁,十载长安的困守时期。当权的是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杜甫不仅不能实现他做宰相的政治

4、抱负,而且开始过着屈辱的生活。十年困守的结果,使杜甫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  3、四十五岁到四十八岁,是杜甫生活的第三期,陷贼与为官时期。这是安史之乱最剧烈的时期。曾被乱贼所劫,脱贼后,他被任为左拾遗,这是一个从八品、却又很接近皇帝的谏官。就在作谏官的头一个月,上疏时不料触怒肃宗,几受刑戮。从此他屡遭贬斥,但也因而更加接触人民生活。  4、此后杜甫弃官,在四川漂泊了八、九年,在湖北、湖南漂泊了两三年,最后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杜诗在语言艺术方面是有突出成就的。他的语言经过千锤百炼,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

5、休。”杜甫在文学史上的成就是把现实主义推向高峰。  《蜀相》是一首七律,是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杜甫寓居成都游诸葛武侯祠时所作。全诗对诸葛亮献身于国家统一大业的一生作了高度评价,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无限敬佩和悼惜。  三、诵读感知,觅得诗心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代诗文,尤其要重视诵读。下面我们把这首诗齐读一遍,希望大家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单位,每一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词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上是一致的。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XX一XX一XX

6、一X和XX一XX一X一XX。请同学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  2、纠正字音。    3、集体再次齐读。  4、把握诗歌情感基调。——悲凉、伤感。(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5、请班里朗读水平最高的同学来读一读。(同学们推荐)  6、诗言志。我们读诗,要学会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要你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  “寻”字。因为作者表达的是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泪”字。因为全诗表达的是作者的惋惜之情,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而惋惜,为不得志的英雄而惋惜。  7、小结: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的正是这两种情感:

7、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以及对他和像他一样的英雄壮志未酬、功业未就的惋惜之情。  四、涵咏字句,品出诗味  (一)、谈谈对题目的理解?谈谈标题改为“诸葛祠”好不好?       揣摩词句研读景情关系  (二)、全诗八句四联,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前两联,即首联和颔联):写谒武侯庙之所见。  1、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题为“蜀相”,却从“丞相祠堂”写起,有何用意?“柏森森”用在诗中有何深意?(“锦官城”是成才的别称。因织锦业发达,汉朝曾设有锦官来管理,所以后来又把成都称为锦官城。)     2、第二联中“自”、“空”如何理解?  第二部分(后

8、两联,即颈联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