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702506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5
《案例2 师生最佳距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案例2师生的最佳距离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意思是说人与人在交往的时候,相互之间要保持适度的距离,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这就好比欣赏一件艺术作品,离得太远看不清楚,离得太近则无法观赏到整体美,而且有可能因为其中的瑕疵而感到遗憾。而只有保持一定的距离去欣赏,才能被其整体的神韵、精妙的设计布局所吸引。师生交往,彼此保持怎么样的距离才能产生美感,一直都是我思索的问题。刚做教师那几年,与案例中的老师一样,凭了刚从学校里掌握的那一点点教育理论(其实并没有吃透理论),觉得教师就应该与学生亲密无间。加之当时人年轻,与学生年龄差距不大,没有架子,很受学
2、生欢迎,在课堂上,力求把枯燥乏味的讲的有趣;课后,师生间平等交流,经常参与他们的活动,学生有心理话都愿意告诉我。记得那时候,放学后,我住的寝室经常会有一大堆学生,热闹的很,甚至有时候课间十分钟都有同学跑来。我改作业本,他们就讲自己经历过的有趣的事给我听,或者问我一些平时憋在心里的问题,有的时候我也讲故事给他们听,往往是一起被故事情节逗得哈哈大笑。每次到教室去上课,我身后总会簇拥一群学生,他们争着给我拿作业本,教具和水杯,也许我在他们的心目中,大姐姐的身份比教师更多。当时感觉一切都太美好了,太顺利了。可是好景不长,不久就暴露了问题,由于自己
3、与学生的关系太亲近,导致对他们的正面影响力很小,甚至没有。当我对他们学习提出要求,尽管他们也知道是正确的,但却不一定听;尽管也知道是为他们好,也并不照着做。面对“频频出事”的班级,我想过很多法子扭转局面,却丝毫没有进展,当时真的有黔驴技穷的感觉。当我静下来思考,我渐渐觉得与学生的距离太近是罪魁祸首,吸取教训后,接下来就改变了以前师生间零距离的作法。平时课前课后,我几乎不与学生交流,从不与学生“混”在一起,并刻意在学生面前保持严肃,严厉,当学生犯错后常常是厉声批评,处罚从不手软。果然收到了明显效果,那时的课堂纪律从不让我操心,学生见了我毕恭
4、毕敬,小心翼翼。在上课前,我有提前到教室的习惯,学生只要一见到我身影,马上就会跑进教室,正襟危坐地看书,即便是在教室讨论问题的同学,也会匆忙打住,埋头看书。要说这种情况,我应该感到满足了,可是如此气氛就象看上去平静的海面,它内部却藏着巨大的能量,因此我内心反而隐隐担心。有时侯,看见他们在接受我批评时的那种噤若寒蝉的样子,内心十分犹豫,要放弃自己的做法,但一想到自己吃过的苦头,立即打消了念头,只好痛苦的坚持下去。不过最后的种种事实也证明,这样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我一点感情也没有。接下来的那段时间,我几乎迷芒了,不知所措,该怎么办呢?渐
5、渐地静下心来,反复思考自己以前的做法,最后弄清原因所在,其实自己一直都不明白师生之间的距离的真正含义。作为老师,希望得到学生的尊敬,学生也希望得到老师的爱护,信任,理解。若师生间称兄道弟,彼此无距离,课上,学生想听则听,为所欲为;课后,学习松懈,品头评足,那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无法实现,学生的素质也无法提高。若教师“师道尊严”思想严重,高高在上,与学生距离太远,学生自然会打心眼里不喜欢这位老师,并且“怨屋及乌”,对其讲授的课程也不感兴趣,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因此,师生之间需要保持一个适度的距离。我觉得师生之间的距离适度,并不是师生相互间确定
6、一个距离后就固定不变,实际上它是一个动态的距离,不断调整变化的。其一是对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保持不同的距离。例如,有些性格内向敏感,孤独离群的学生,教师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在言语上给他们关心和问候,课堂中要用眼神关注他们。拉近与他们在心理和情感上的距离;对于性格比较冲动活泼的学生,老师则可以稍稍疏远距离,表现出更多的宽容,不必对他们管得太多,太死板,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的空间。其二是在不同的时间保持不同的距离。比如说在开学初,需要建立一定的课堂规范。这个时候在学生面前表现得严厉一些,有利于课堂纪律的形成。如果和学生表现过于亲密,将不利于后
7、面的严格管理。而在期末来临,考试压力增大时,则应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多给他们一些学业和情绪上的关心和支持。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因突发情况随时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师生距离也随时变化,因此要及时反思和调整。在学生过度依赖老师时,有意地对其疏远,使他们能学会更好地处理自己的事情;当觉察到师生感情变淡时,能够及时找到原因,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适当拉师生之间的距离。距离是可调控的,而对待学生的爱心是永恒不变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