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数学”教与学

浅谈“中学数学”教与学

ID:20699343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5

浅谈“中学数学”教与学_第1页
浅谈“中学数学”教与学_第2页
浅谈“中学数学”教与学_第3页
浅谈“中学数学”教与学_第4页
浅谈“中学数学”教与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学数学”教与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学数学”教与学【摘要】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通过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客观分析,提倡在数学教学中应积极进行愉快教学,并结合多个实例进行深入论证。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核心;而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往往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  【关键词】数学教学愉快教学新课程标准  【】G632【】A【】1674-4810(2011)05-0157-01    心理健康最新颁布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通过研究性、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积极进行愉快教

2、学,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高效率地学习数学。  一数学教学中的愉快教学  所谓愉快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在轻松愉快、情绪饱满、没有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的状态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实施愉快教学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学习质量和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学校减轻学生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力水平的高低,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到一个人整体心理素质水平和事业的成败。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3、所激发的潜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智力因素方面的不足,同时对智力因素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除生理方面产生较大的变化外,心理方面的变化更会对其成长过程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师在其教学中应利用情感、兴趣、需要等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乐学、爱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轻松地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推动数学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目的。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应该拥有一双“慧眼”,应善于从生活中、周围环境中、各种媒体中捕捉数学知识,从小处、

4、平常处着眼,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通过联系实际、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结合一些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培养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知识是件愉快的事情。个人心得从以下两点看:  第一,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愉快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诸多人际关系中的主导因素。师生关系好,学生爱老师,就会“爱屋及乌”,爱其所教的学科;师生关系好,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高,就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教师教给的各种信息就会在学生头脑里出现一种“

5、易接受”的心理优势;师生关系好,学生的崇拜度高,教师的模范言行、治学精神都给学生以感染。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同时,教学中教师亲切和蔼的表情、幽默有趣的话语都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境和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实现教学过程中默契配合的最优化。  第二,精心选择,融入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习内容讲述诸如数学发展简史、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的成长过程和有关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名称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还可有的放矢地讲述一些趣味性强、

6、容易使学生产生强烈好奇心和丰富想象力的数学典故,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令学生产生了愉快的学习心理,自然意兴盎然、其乐无穷。例如,“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是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学生普遍感到内容简单但很难灵活运用。于是我首先介绍中国古代著名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关于勾股定理内容的著名叙述,即“勾三、股四、弦五”,接着又列举并解答了《九章算术》中记载的一个关于勾股定理应用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钦佩古人数学钻研精神的同时,对中国古代数学成就倍感自豪,继而克服因“畏难”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二如何激发学生去学好这一学科  第一,以人为

7、本,尊重学生的心理,不定期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和教育,以提高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友好关系,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抵触心理,建立好关系的同时,就会爱屋及乌,自然而然地就喜欢上这门学科。  第二,对于学生进行等分级别的教育,优秀的学生进行更深刻的教育,让他们去创造性的发展思维,给很大的空间去发挥。一般的学生让他们的基础知识更加牢固,扎实的基础知识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基本功。差生多给予自信心,鼓励他们,监督他们的自控力。  第三,不定期的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全面生活,并且也能与学生建立很好的师生关系。  第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心

8、理学认为,思维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没有认识的需要就不会引起积极的思维。认识需要常来自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有的是学生似乎熟悉但又不清楚、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这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去积极思考。因此,教师要善于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