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xp教育学总结资料1

lxp教育学总结资料1

ID:20698018

大小:206.03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15

上传者:U-991
lxp教育学总结资料1_第1页
lxp教育学总结资料1_第2页
lxp教育学总结资料1_第3页
lxp教育学总结资料1_第4页
lxp教育学总结资料1_第5页
资源描述:

《lxp教育学总结资料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1)18世纪中叶的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J.Rousseau〉认为教育就是让儿童的天性率性发展。(2)19世纪中叶的英国的实证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学家斯宾塞(H.Spencer)则认为教育是为受教育者未来的美好生活作准备。(3)到了20世纪初,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J.Dewey)却认为教育不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教育就是生活本身,“教育即生活”。(4)陶行知的观点:生活即教育1、髙等教育的历史发展阶段(1)髙等教冇的初创阶段(欧洲中世纪)(2)髙等教冇的形成阶段(17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3)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今)不同历史时期苡等教育概念的演变中世纪大学一一基丁屮等教育基础之上的大学教育19世纪沿半期的髙等教冇一一层次多样化、形式复杂化现代高等教育一一大众化、K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2、商等教育的概念界定:P4髙等教育是在完全的屮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冰的社会活动。社会职能(1)培养专门的人冰(2)发展科学(3)直接力社会服务3、髙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起作用。4、社会经济与髙等教育的关系:1、社会经济发展对髙等教育的决定作用(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5)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蘅髙等教育的内容与手段。2、髙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匕人推动作用(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商等教育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经济收入。H等教育的上述经济功能是通过培养K级专门人才和再生产科学技术这两条基本途径实现的。5、社会政治制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1、政治制度对高等教育的制约(1)决定商等教育的领导权。(2)决定受商等教育的权利。(3)制约着H等教育的体制。(4)制约着商等教育的方针H的。2、高等教育通过发挥其政治功能为社会政治服务(1)使受教冇者政治化。(2)培养政治领袖及专门政治、法律人J'。(3)促进政治的K主化。6、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一)十八世纪以前培奍人才的职能(二)十九悅纪初徳国大学发展科学职能的产生(三)十九世纪末美国大学服务职能的发展7、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一)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效的根本使命。(二)发展科学是现代尚校的秉要职能。(三)服务社会是当代商校职能的延伸。8、大学社会职能的发展历程1、18世纪以前培养人才的一元职能2、19世纪初培养人冰与科学研宂的二元职能3、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三元职能。9、现代大学三大社会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大学的根本使命,在职能体系屮居于中心地位。(2)发展科学则是直接关系到大学培养人冰的质呈和学术水平的提髙。(3)直接服务社会足前两人职能的延仲。现代火学,应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处理好三者关系。第二章商等教育的目的1、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构成:(1)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耍和基木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冇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U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的制定要以基本国情和教育工作自身的规律为依据。(2)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包括三方而:1)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2)教育的培养目标3)实施途径2、我国的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新中国教育方针的演进过程:(1)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萌芽和形成(2)文革时期教育方针的严®扭曲(3)教育方针的拨乱反正和新时期的发展与完善3教育目的的含义和性质(一)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广义):指人们对受教肓者的期组,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发展结果,或发生怎样的积极变化。教育目的(狭义)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耍的人的基木耍求,它规定了所耍培养的人的基木规格和质虽耍求。(二)教育目的的性质1、教育H的既是-种教育理想乂是-•种教育目标(教育H的具有主观性,它反映了人们的教育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差距;它为教育活动确立丫一个追求的目标,并能在宏观到微观各个方面对教育实践活动起若定向、导航作用。)2、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教冇目的受到了社会发展的制约,不同国家、不IM1吋代的教育的都受到了当吋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因素的影响。)(三)教育目的的意义1、教育目的和教育活动的关系2、教育目的对广大教育丁.作者的全部工作具有极其重人的指导意义3、教冇目的也足受教冇者进行自我教育的努力方向(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努力)4、影响教育目的的因素(一)一定社会的教育H的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二)教育目的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三)民族传统对教冇目的产生重人影响。(四)确定教W目的,特别足制订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U标,还要考虑到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5、我国髙等教育目的与髙校培养目标:一、我国高等教育目的(一)我国教育目的和髙等教育目的,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我国髙等教育目的和髙等学校培养目标,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三)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调控、评价、激励(四)我国高等教育 H的的层次性高等学校培养H的、商等学校培养H标、专业培养H标二、我国髙等学校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具冇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祌,具冇共产主义道徳品质,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白愿白觉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二)我国制定培养H标应处理的儿个关系1.徳与才的关系2.身与心的关系3.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7、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第一,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第二,人向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第三,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來看,人的发展受到丫社会分工的制约。第四,现代人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提出全而发展的要求。第五,马兑思卞义预言人类的全而发展将在共产主义社会得以实现。第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1.指人的生产物质生活木身的劳动能力的全谢发展2.指人的冰能的全面发展3.指人自身的全而发展4.指人的自由发展9、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一)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1、徳育(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和动力)2、智育(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3、体育(全发展教育的基础)(二)髙校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尚校实施全而发展教#的妯本途径有三个:1、教学工作是最基本的途径2、科学研究训练3、社会实践(生产劳动)第三章髙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P37髙等教育价值观:个人本位价值观和社会本位价值观社会本位目的观代表人物:柏拉图强调教育社会价位,培养“理想国”所需要的哲学家和军人:洛克绅士教育,培养当时英国资产阶级与贵族联合执政所需耍的“冇徳行、冇用能干”的绅士;凯兴斯坦纳强调公民教育;赫尔巴特道徳观念(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平等或报酬)培养真正善良的人1、如何看待“社会本位说”和“个人本位说”(1)把历史的抉择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上考察,揭示各种抉抒由来和各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实质(2)既耍看到这两种观点合理之处,也耍看到其局限性(3)g•求适合中国历史与现实社会背段及其教冇状况的抉择与整合思路(世情、国情、社情、教情)社会本位:教肓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为本,强调岛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个人本位:教育以满足个人的需耍为本,强调商等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每个学生在个性和理性方的发展,即培养和谐发展的个人。2、为什么要讨论教育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沉淀于人们的深沉心理结构之屮,它作为衡贵教育活动的基木尺度,总是L1觉不L1觉地影响济人们对教育目的、教育地位与作川、教育制度、教冇内容、教冇形式和教育方法等问题的看法。3、社会本位价值观的观点及实践观点:(1)商等教育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2)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人,个体社会化、公民品徳、政治品质是其所特别关心的。(3)建立在这种关系结构卜.的教育价值观就会强调社会利益的至高无上。实践:(1)更多强化高等教育为杜会发展服务的功能;(2)科研和教学H的中更多体现政府的指导思想:(3)教育模式更多主张实行严格的专业教育,以专业划分大学活动;(4)专业设贾主要根据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5)社会职业对人冰规格的耍求直接影响蒞大学培养计划与过程。4、个人本位价值观的观点及实践观点:(1)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2)关心个人价值,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生活的完满幸福及健全的人格等,(3)主张实施ft由教育、人文教育与普通教育。实践:(1)突出个休的利益和权力,兴趣和爱好,社会参与及我实现。更多强调髙等教育促进人的理钓发展,注重个人品质的形成和个人潜在才能的发挥,(2)教育目的中更多体现受教育者自身的要求:(3)吏多采用普通教育的模式,对学生实施〜种共同的理智训练,使宵年人获得“思想踏实、表达合理、随机判断、明辨是非”的品性,(4)课程安排围绕训练心智展开,使个体的未来发展建立在一个良好的广泛的人文基础之上。(5)应当说,这种价值观是一种个人自Ell论的价值观。过分强调也会走向极端:培养出缺乏社会公德,以个人为中心的人;脱离社会实践。5、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一)通才教育及其特征通才教育:足一种通识教冇,目的足培养具有髙尚情操,有髙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冰。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東理智的培养和惜感的陶冶。特征:1、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2、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4、过分通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二)专才教育及其特征专才教育: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一学科专门知识,培养掌握-定专业知识,同吋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特征:1、专才教育主要通过分科进行,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2、教学N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偏重应用3、比较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的需要4、在专业划分过细的情况下,片而强调职业教育,会造成学生知识而狭窄,并影响其后期发展6、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现实融合(一)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耍求大学在人冰培养上必须走通冰教育与专冰教育相结合的道路(二)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高度结合(三)通冰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现有国情的选择9、怎样对待通才和专才教育?(1)萵等教育由专冰教育向包括专方教育又广于和髙于专才教育的通冰教育转变,包含若对当前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教冇与人的全诎发展的需求之间所存在的冲突的现实解决。两者恰当的结合则是历史的必然和现实的选择。(2)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定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3)人的和谐发展马完整人格形成需耍通冰教育马专方教育萵度结合。通冰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足现有国情的选择。10、P50髙等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1)精英型高等教育:高等教<适龄青年入学率在15%以下;(2)大众型高等教育:高等教育适龄宵年入学率为15%-50%;(3)普及型高等教育:高等教育适龄靑年入学率为50%以上。马丁.特罗理论11、P58我国髙等教育大众化 应遵循的原则(1)发展速度要适度(2)以内涵发展为主提高规校效益1、充分挖掘现有学校的内部潜力,不建或少建新校,集中力S实现由学校尽莆达到合理规模2、通过联合办学的方式,使资源优化配置,在不增加投资情况下,学校资源集中共享(3)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4)发展终身教育12、高等教育大众化产生的背景1、全球化全球化被描述为源于全球化的理念、知识、信息、资本、技术、商品和劳动力的跨W界流动,以各种方式推动经济的、市场的、文化的和政治的全球性互动与进程。任何国家耍想在当今世界立足,提髙国民生活质虽,都将或早或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全球化。一个国家要想在全球化的互动与进程中保持优势,至少必须拥有3个条件:(1)拥有较强大的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能力;(2)拥有大S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人才;(3)拥有较商素质和技能的合格闽民。2、公共管理改革大学作为公共部门,公共管理改革要求大学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的前提下:1、应当注道“产出与结果”,而不仅仅是“投入与过程”;2、要按照市场、顾客、效率的原则运作;3、必须在教学、研究与服务中对学生和社会承担广泛的公共责任:4、应当主要以莆化指标评价大学核心事务。上述耍点成为两方大学质呈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石。13、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价值在髙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大学发生变革的理论价值是:(1)高等教育大众化是萵等教育多样化。多样化是实现大众化的必经之路。多样化的必然性在于:(1)社会需求的多样化。(2)人的个性、智力、需求、追求的目标,以及愿意力此付出的代价足不尽相同的。(3)国家投入高等教育的财力永远有限,大学教育必须合理分工。(2)高等教育多样化的H的是以人为本人的多样性决定了大众商等教育的多样化。商等教育的多样化要求设.胃.多样化的窃等教育机构,满足各式各样的人的需求。(3)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尊重个性张扬。髙等教育人众化的核心价值观足尊ffl个性,并把个性的充分实现作为大学教育的内在追求。14、大学分工第一类:少数研宂型大学(3%左右)承担关系国家长远发展与根本利益的重大科学研究匂科技创新型、知识创造型人梯队培养,基本上不承担髙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第二类:一部分大学(约20%左右)这类大学在科研与教学方而非常活跃。第三类:大多数大学(约60%-75%左右)承担髙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冰为办学目标,满足全球化过程中政府机构、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对知识技能型劳动者的需求,为社会输送受过高等教育的、合格的高素质公K。15、髙等教育大众化使大学发生变革商等教育大众化使大学,主要是第三类大学,发生了至少7方面的变化:(1)大学培养目标的变化(2)专业与课程设置的变化(3)大学课程内容的变化(4)教学形式与师生关系的变化(5)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化(6)教学运行与管理上的变化(7)勤管理和服务上的变化16、髙等教育大众化对大学的预警(1)大学破产的风险(2)对社会不稳定的风险(3)大学质黛下降的风险19、如何提髙髙等教育的效率?第-,改革办学体制,实现教育资源的多元化,允许多种办学形式存在。第二,实现萵等教育适当分层分流,发抨高校ft身的优势,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第三,避免髙校竞争过程中的“马太效应”,积极推进髙等教育的平等。17、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比较)高等教育中的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是指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或W种不同教育模式。二者在教育H的、对象、规模上存在着明显区别。最主要的区别是在受教育者的面的宽窄上。英才商等教育是面向少数人的,规模较小,目的是培养少数治国精英;而大众髙等教育足IU向社会人众的,受教育者分布广泛,使更多的人特别足工农人众子女也可以上大学。教育规校扩展,以高等教育的层次、种类和形式的多样化为特征。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M家所需的各行各业的建设人才,也包括一部分米来的国家管理人员。20、我国的选择:效率优先,兼顾平等(1)“效率优先”,足把提髙髙等教冇效率作为首耍目标,“旅顾平等”,要最人限度地满足人R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2)要改革办学体制,实现教育资源多元化,允许社会团体,私人办学,采取K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各方面教育资源。通过立法保证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3)耍实现萵等教育适当分层分流,这冇利T髙校充分发挥tl身优势,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耍的各种人冰。(4)耍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给高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要让学校成为而向社会依法独立办学的法人实体。以利于学校阆展开竞争,利于资源优化配靑。(5)要采取具体措施对在竞争屮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给予帮助,以尽呈避免“马太效应”,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平等。效益优先,兼顾平等的对策第一,夯实义务教育;第二,改酋•教育条件;第三,倡导多样化形式:第四,适度分担教育成本。第四章高等学校学制1、P61学制的概念:整个教育制度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系统。2、P61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1)学制的述立受制于-•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2)学制的建立要受到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3)学制的建立要适应受教育荞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3、一、世界各国普通髙等学校系统的宏观微观特征宏观:1、单一公立系统,单一部门(意大利)2、单一公立系统,多重部门(法国)3、多盪公立系统,多盪部门(澳人利亚、德国)4、私立和公立系统,多熏部门(日本、美国)微观:初级学院或短期学院(日本)、大学和专门学院(美国)、研宂生院4、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制的特征1、LNJ我国普通高校学制的宏观特征是:(1)以多東公立系统为主,即大多数高校由各省市区举办和管理,部分由中央部委管理。(2)私立系统正逐步形成。(3)萵等教育部门体现为专科、木科、研宂生三个层次。2、目前我国普通髙校学制的微观特征足:(1)三个基本层次结构轮廓清晰,各层次间基本能保持衔接、连贯。 (2)进入各层次都有严格的入学条件限制,实行严格、规范而统-的考试制度。(3)在学习方式和修业年限上,加强改革,增加灵活性,但总体上仍然刻板划一5、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系统是以多重公立系统为主。6、髙等教育部门体现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7、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一弹性学制一、弹性学制的特征1、选择性2、灵活性3、多样性4、主体性二、弹性学制要求强化的教育理念1、培养目标多样化2、尊重学生的主体性3、管理T作的灵活性4、刚性和弹性的兼顾性三、推进弹性学制的必要措施1、推进学分制2、打破学校、专业的界限3、改革教学管理制度(1)改革传统的班级授课制(2)改革考试管理制度(3)改革学籍管理制度8、学分制的含义、本质、基本要求学分制的含义表述方法有很多种,但意思筮本一致。以下是其中两种:1、学分制是学校以学分作为计盘单位,实施课程计划的一种管理方法,也是学习质萤的一种评价模式。2、学分制是指以选课为基础,以学分及绩点计兑学生学习的呈和质,并以此作为学生课程学习和毕业标准的,并可辅之以导师制的一种综合性的教学管理制度。本质:1、弹性学制(一般2-5年)。2、自主选课(自主选择专业、课程、任课教师、授课吋阀、修读方式、学期修课门数等,可适当调整学习内容、速度和方法,又可以设计和优化ft己的知识结构,具有极大的学习自主性)。3、目标管理(以考试來衡呈教学结果和进行学籍管理)。4、发展个性(尊重个性化,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基本要求:(一)用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遥新构建课程体系(二)用学分和成绩分双甫评价指标来衡量学生学习的量和(三)对难度较大的课程实行分层要求,分类考核(PH)弹性学制,创设学生成长成冰的多条途径(五)充分尊ffi学生学习的自主权,逐步建立和完善选课制和导师制(六)加强与其它教育和社会培训之间的沟通和衔接第五章高等学校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一.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1.欧洲大陆模式~〜~它是一学术权力为主的管理体制模式优点:是体现丫教授治校,冇利丁•弘扬髙校学术自由的气氛,调动个人的积极性;缺点:组织的过于分散化,必然带来效率问题,对此人K也褒贬不一。2.美国模式董事会多由政府官员,企业首脑,社会名流等组成。3.英国模式校务委员会是形式卜.的敁髙权力机构,理事会足实质性的行政权力部门,有教授组成的评议会全权负责大学的学术管理。特点:其决策过程更为K主。4.三个模式本质即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协调,对学术H标的追求和效率化实现统一。二.我国髙等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1.我国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第-•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之前。第二阶段:从【屮共屮央关T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到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人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之前。特点:与五大体制改革相配合一是夸得了窃校办学主权,二是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三是由于扩大了地方管理高校的权力和贵任,既充分调动了省级政府管大学的积极性,又增加了他们管人学的贵任感:加人了地方对髙校的投入,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教之间的联系。缺点:在教育事业管理权限的划分上,政府有关部门对高等学校统得过死,使学校缺乏应有的活力,而政府应该加以管理的审怙有没有很好的管起来。第三阶段:以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党的十四大正式成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改革目标和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颁发【中井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标志,开辟了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新吋期。形成了共建,联合,调整,合并八字方针。三.我国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三对关系:萵等的领导体制主耍反映的是萵等学校举办者,办学者二者的权力和职贵关系,党委和行政部门间关系,以及髙校行政筲理系统和学术系统间关系等一些基本的关系范畴,它是高校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pq:***我w现行高等学校领导体制的特点1.实行党委领导,明确了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的关系,它通过实行民主集中制,一定程度h避免了个人专断,造成决策失误的情况2.校长作为高校的最高行政长官,长期以来难以落实的权力一定程度上得到法律的保障,权力和责任分离的状况有所改善。3.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有效地克服了多少年来党政不分,一党代政的倾向;同时,党在髙校的地位不仅没冇被剥削,反而得到相应的加强。五.我国高校改革的巫点:是在加强高校行政管理,提高高校办学效益的同吋,英适当的注甫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分离,要从体制上进一步提校屮学术委员会机构的地位,加强;IX•学术决策职能,特别是对于一些冇一定研究实力的大学而言。六.髙校的行政管理系统及其职能1.高校人多是校,系两级结构,一般是校…学院…系三个结构。2.校长下设立教务,科研,人事,财务等,不拥有决策权3.教研室是最基本的教学和科研单位七.***—我国萵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向即行政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1.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结构,适当实行权力重心的下移,扩大学院以及系的自主权,做到权责统一,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2.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大泉裁减机关人员编制,提高办事效率;要转变校机关职能,提萵人W的素质和服务意识,家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的管理。3.人事制度的改革是当前及今后我国高校综合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涉及到职称评定,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和考核等方而。4.H校办社会的现状必须得到根本的改善,特别是后勤的社会化问题。第六韋髙等教育宏观结构与运行机制 一.髙等教育结构的概念*****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和联系方式,这是一个多层,多维度的fi杂的综合结构。从高等教育结构的整体出发,它既包括宏观结构体系和微观结构体系,有纵向体系也冇横向体系,还包括静态结构体系和动态结构体系,是一个宏观,微观相互渗透,纵横交锘,动静结合的网状结构体。二.易考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特点1.独立性2。层次性3。中介性K等教育科类结构反映了社会分工的横断面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冇三层含义,一,指全日制,半日制和业余萵等教育。二。包括综合性大学,单科火学,短期大学,教育学院,三,指W家办的,地方办的,民办的高校之问的比例及联系方式。高等教育的分布结构主要受三方而因素制约:1。国K经济的地区分布结构2。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高等教育作用的认识以及办岛等教育的积极性。3.,商等教育的各地区布局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发展状况。髙等教育管理体制结构三.世界教育结构改革的两种基本趋势(一)一体化模式****1.减少机构间的质莆等级差距2。一体化的机构能特别有效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3。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4。把以前相互割裂的学术教冇思想与职业教冇思想结合起來5。为科研提供更广阔的基础,所有高教机构的教师都能参与科研活动。6。一体化校式的一个雎本假设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有其相同性,如果提供适当的教育机会,学生之间学习成绩的差异就可以得到控制。7.有利于学生重新选择学习机会在髙等教育领域实施一体化改革的国家主耍足徳国,美国,瑞典(二)多样化校式四.**对我M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若干疠示1.各种类型机构要保持fl己的特色2.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3.建立相应的转学机制五.影响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若干W素1.学术的因素2。利益的因素3,区域发展水平的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M长期以来形成的经济区域化可能进一步加剧4。综合国力不足的因素六"**髙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耍7/向总体上说,高等教育应实行稳步发展的方针和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统一的发展战略。1.H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做到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据对全国各地经济发展,人口状况,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基础教冇投资状况以及髙等教育自身的办学条件,规校效益的多项指标综合分析的结果,全国大致可分为三种悄况:一是综合指数居于较商水平地区,约占.2.7%:二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近的地区,约占40%:三是居于较低水平的地区,约占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