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与作文浅谈

观察与作文浅谈

ID:20681238

大小:5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4

观察与作文浅谈_第1页
观察与作文浅谈_第2页
观察与作文浅谈_第3页
资源描述:

《观察与作文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观察与作文浅谈欧阳勇(威远县新场镇川心店小学威远642450)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是一件头痛的事情,作文要综合运用各种语文基础知识,而且要胸中有“竹”,才能写得只体,要让学生走出作文的困境,达到愉快作文、轻松作文的目的,除了让学生博览群书主外,更要教会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作文假话,空话连篇,其根木原因就是学生的写作脱离了生活的实际,缺乏自己对事物独特的认识和感悟。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经常会有与作者似曾相似的感觉,对于同一件事,别人写得有滋有味,生动活泼,而自己却语言干瘪,无话可说,除了积累的知识不够,阅读量小以外,主要还是缺乏观察,观察与写作关

2、系密切,写作离不开观察。观察是一个知觉,思维、语言等纵使作用的智力过程,是人们认识外界事物的起源。只有那些具有深刻洞察力的才能全面准确地抓住事物的木质特征和细节。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质量。一、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对于周围的事物,有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没有注意细节,深入钻研,终成大事。历史有许多这样的美谈,瓦特见到水壶盖的跳动,发明了蒸汽机,牛顿见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生活中,学生会经常见到父母做饭,炒菜,如果有让他们自己自己去做,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这就是由于没有主动观察,有意识地进行观察。有的学牛.虽然也有意识地进行观察,但是只看到个别

3、的表面现象,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有步骤地去观察事物,如我们要观察一种小动物(猫、狗、鸡、兔等)在观察之前就要对观察提出要求:1、观察外形,它与其它动物相比,有什么独特的地方,2、观察生活习性(详细、反复观察),它生活在什么地方是食草、食肉、还是杂食动物,喜欢动还是静,喜欢白天活动还是夜间活动,活动的范围有多大等;3、了解动物的用途,如肉、皮毛、骨头甚至糞便等。只有这样有S的、有条理、有重点地观察,才能真正认识事物、了解事物。二、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去观察观察不仅要用眼暗看需要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去触摸,用舌头去品尝。不少学生由于观察不细致,

4、往往抓住事物的特点。如写小草,大多的同学总是写“绿绿的”,其实,随着季节的变换,小草也是春天的“嫩绿”到夏天的“碧绿”,又从秋天的“墨(深)绿”,到冬天的“枯黄”。它的形状也会随时间的不同面四季各异。只有对小草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观察,尤苏是小草冲破土层的“钻”劲和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和它与世无争,默默地奉献品质,才能把握小草的特点,写出小草的精神。又如同学们写桃花,就只知道粉红色,很好看。如果老师加以指导,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姿态如何,无风吋和有风时,有什么变化。从花苞、花蕾、怒放、凋谢。经过细致的观察,内容就丰富多了。对植物,我们不仅要对它的根、茎、叶、花、果进

5、行观察,写出它们的形状、颜色、姿态等,还要观察它们在什么吋候发芽、长叶,什么吋候开花、结果。不同的叶、花、果有什么不同的特点等,而对于人物的观察,不仅要从长相、衣着、言谈、举止方面去观察;还要观察他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不仅要观察他在学校的表现;还要观察他在家里和社会上的表现,教师要唤醒学生用五官去观察的欲望。三、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有的学生作文,语无伦次、颠三倒四,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没有条理性、系统性、这与观察的盲B性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周围的事物,无论是动的还是静的,虽然错综复杂,但都有一定的顺序。因此观察事物一定要按一定的顺序:1、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由外

6、到内或是由内到外,由上到下或是由下到上,这种方式适用于观察景物或建筑物;2、吋间顺序;3、从整体到局部;4、由观察点的转移到景物变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事物是立体的、有表里的层次、现象和本质的差异,形态的变化,吋空的演绎。因此观察必须多侧面、多角度,动静兼顾。这样才能看得全面细致。清楚、透彻。四、培养学生观察习惯,积累素材学会观察后,还要养成观察的4惯,要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用本子记下来,放进我们的“素材仓库”。托尔斯泰曾说:‘我有一个藏万物的百宝囊,带着它到处走,那是啥?“笔记本”。他无论是散步、喝茶、还是走亲访友,都坚持观察,并随吋记在笔记本

7、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注身边事物,留意家庭的点滴,街谈巷议等都是我们写作的素材,只要积累得多了,写作就会得心应手。总之,观察与写作,关系十分密切,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用心感悟,使用正确地观察方法和良好的观察4惯。一定能写好作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