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明时代;

农耕文明时代;

ID:20680899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4

农耕文明时代;_第1页
农耕文明时代;_第2页
农耕文明时代;_第3页
农耕文明时代;_第4页
资源描述:

《农耕文明时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农耕文明时代;  农耕文明时代;  (一)、课程标准分析:  本课设计主要要实现的目标是一级专项目标2: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的发展是多种多样的。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就是尊重人类自己的历史。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多样性这一重要命题,也反映出本课程对历史教学的要求,是通过学习有关知识掌握某种重要的历史道理。要求认识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空间或不同地域中的不同表现,这是把地理学和历史学核心概念相综合的体现。  本课设计主要是要实现课程标准2-1:描述历史上几个主要文明区域的概貌及其空间分布。2-4: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文明的文化成就及其特色。2

2、-5:描述历史上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概貌,了解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  本课设计要实现的目标还有:4-2: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4-5: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一)、学生基础学养分析  1、学生学习过古代文明的地域分布相关内容,对本课所涉及的古代希腊和先秦时期的中国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准备。已经具有了初步的人地关系知识,为学习本课的有关区域在空间的差异奠定了知识和观念上的基础。  2、学生已经有了七年级一个学年的小组合作,学生之间有了合作的方法和能力,基

3、本能够有序地完成学习任务。  3、学生对所学内容会比较感兴趣,他们对于未知的世界总是充满了好奇。而且绝大部分的学生对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和将要举行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十分感兴趣。  (二)、学生学习设计思路分析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学生能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求知的起始,也是教师展开教学的最好开端;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通过闭幕式的表演为学生创设了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的情境。为探究学习的开展开个好头。  2、在现代社会生活和工作中,个人之间、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本课创设让学生能够进行探究的情境是为了使学生能进行交

4、流与合作,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本节课的探究时,学生要进行分组,每小组4人,且要求组内的动手记录发言等角色,分工要明确,角色要转换。这样做既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机会均等的全面练习,又能充分体现工作中的分工与协作、交流。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爱琴文明是古代希腊文明的开端,知道古代希腊两个着名的城邦雅典和斯巴达。了解古代希腊的文化和主要思想。  2、知道与古希腊同期的中国处于夏朝至秦前时期。了解当时中国的灿烂文化和思想。  3、了解古代希腊与同期中国在政治、经济、生活、文艺等方面的知

5、识。  4、通过对古代希腊与中国的研究,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比较分析法。  过程与方法  采用新课程提倡的建构主义教学法。通过视频创设情境,确定要研究的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完成任务解决问题来达到本课的目标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讨论开幕式上古今希腊文化的完美结合,在感受社会生活的沧桑巨变的同时,体会珍惜本国文化的重要性。  2、通过古代希腊与中国的多方面的比较,在感受中国悠久而灿烂的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的同时,还要注意接受和欣赏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3、通过设计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活动,增强学以致用、努力为祖国文明进

6、步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说明  片头展示进入情境教师课前播放有关有2004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队取得金牌的喜悦场景。学生观赏并议论。组织教学环境,学生开始进入学习状态。  视频导入引出主题(4分钟)先由学生说说雅典奥运会的有关情况。播放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录像片段<奥运会旗交接仪式),播放中教师提问:有谁知道录像中的执旗的人物分别是谁?学生回答:雅典市长与北京市长。播放完之后教师提问:当你看到奥运会会旗交到北京市市长手里的时候,你有什么感想?引出课题:从雅典到北京。通过录像的演示,渲染一种充满自豪的气氛,激发学生的

7、学习兴趣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5分钟)师:雅典代表哪个国家?〈学生回答:希腊〉北京代表中国,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希腊和中国的历史,大家说好不好?但是这里有个问题,那就是要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学习两个文明古国的历史,这个好像是不可能的任务呀!所以我们要再来选择一下学习的范围。学哪里内容呢?师:雅典奥运会的举办是十分成功的,给全世界观众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提问:雅典开幕式给你留下最深刻的感受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