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675443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4
《浅论宋代僧词对词体功能的拓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宋代僧词对词体功能的拓展摘要:在佛教的传播过程中,文学不断受其影响。在佛教与文学融合的众多文学现象中,僧人作词颇值得关注。佛理禅意词是僧人对词体功能拓展的一个重要尝试。 关键词:宋代僧词作品佛理禅意词词体功能拓展 佛教自从传入中国之日开始,便没有停止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文学,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佛教的传播过程中,不断受到佛教的影响。随着佛典的翻译和流传,僧侣与文人名士交往的增多,寺院讲经说法的普及,佛教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各方面起着广泛的作用。而在佛教与文学融合的众多文学现象中,僧人作词是值得关注的。
2、现存的宋代僧词作品题材涉及阐明佛理、写景咏物、言情、酬唱等,而其中,佛理禅意词就是僧人对词体功能拓展的一个重要尝试。 一、宋僧佛理禅意词对词体功能的拓展 至有宋一代,随着都市的繁荣,作为娱宾遣兴功能的词也显示了其重要的作用,加上文人士大夫的推动,宋代的词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上至文人士大夫,下至升斗小民,都乐于接受词这种文学样式。因此,僧人也不例外地受到这个影响,僧人为了向世人宣扬佛理,亦采用了词为弘法的载体。“唯佛与祖以心传心,其利生接物而不得已者,遂有棒喝拳指、扬眉瞬目、拈椎竖拂、语言文字种种方便,去圣逾远,诸方
3、学徒忘本逐末,弃源随波滔滔皆是”。[1]随着禅宗的盛行,“语言文字”也是僧人悟道、传道的方式之一。僧人作词,或阐释佛理,或于词中透露禅意,令读者意会。这是僧词的基本题材之一。这类作品,有的大量引用佛教词汇,于词中阐明佛理,摒弃词的抒情功能,而直接作为宣扬佛理的工具;有的则受禅宗思想影响,引禅入词,使词充满禅意。我们将其定义为佛理禅意词。 例如以下这首词,就是直接阐释佛理。佛教认为,人生苦短,苦海无边,人如果不戒除“贪嗔痴”,就无法摆脱现实中的苦难,超脱“六道”轮回;佛教认为“四大皆空”,主张看破放下,皈依佛门,通过修行得以往生
4、西天极乐世界。 娑婆苦,长劫受轮回。不断苦因离火宅,祗随业报入胞胎。辜负这灵台。 朝又暮,寒暑争相催。一个幻身能几日,百端机巧哀尘埃。何得出头来。(净圆法师,《望江南》) 这首词写的是婆娑世界的有情众生,因为业障而受六道轮回之苦,无法得以解脱。“不断苦因离火宅,祗随业报入胞胎。”阐明的即是佛教的“因果观”、“轮回观”,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皆有因果,种什么因,结什么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涅槃经·遗教品一》:“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除了直接阐明佛理之外,宋代僧词中还有一类词,通过词来叙述佛教故事,描摹菩
5、萨形象,以叙述来间接起到阐明佛理的作用。如: 深愿弘慈无缝罅。乘时走入众生界。窈窕风姿都没赛。提鱼卖。堪笑马郎来纳败。 清冷露湿金襽坏。茜裙不把珠缨盖。特地掀来呈捏怪。牵人爱。还尽许多菩萨债。(寿涯禅师,《渔家傲·咏鱼篮观音》) 相传东海之滨的人们身居化外,不知礼仪,观音菩萨便化作一个美丽的渔妇前来点化。菩萨承诺谁能背诵她所教的佛经便嫁给谁做妻子,结果有一个叫马郎的渔夫如愿以偿,并最终得到了菩萨的点化。表示众生做任何事都要有信心,只要树立坚定的信心,就能得到观音菩萨的帮助,同时也能影响周围的人们。寿涯法师的这首词,就是以词
6、来写鱼篮观音的典故,赞颂观音变幻不同的身份来点化信众。 而以下这首词,则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词: 咄这牛儿,身强力健,几人能解牵骑。为贪原上,嫩草绿离离。只管寻芳逐翠,奔驰后、不顾倾危。争知道,山遥水远,回首到家迟。 牧童,今有智,长绳牢把,短杖高提。入泥入水,终是不生疲。直待心调步稳,青松下、孤笛横吹。当归去,人牛不见,正是月明时。(悟则禅师,《满庭芳》) 此是将牧牛之词寄以《满庭芳》调,用牧童牧牛,对“回首到家迟”的牛用智慧去调教,来做一个隐喻,比喻人若能修养自己的心性,才能明了自身本性,这和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7、的主张是相契合的,禅宗认为应该透过自身实践,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达到真正认识自我。晓莹评曰:“世以禅语为词,意句圆美。无出此右。” 从以上词可见,僧人作佛理词,是词体功能的一个新的尝试和拓展。在“以诗为词”观念的影响下,词可言志,甚至可以宣佛,宋代僧词为词体功能拓展了一个新的领域,其背后有特有的历史文化因由。 二、宋僧佛理禅意词是佛教世俗化的产物 虽然五代时北周世宗曾给予佛教一定程度的打击,但是在宋朝建立政权之后,“就一反前代北周的政策,给佛教以适当的保护”。[2]宋朝统治者认识到了佛教对于政治的作用,便停止了对
8、寺院的破坏,通过实施各种扶植、利用的政策,加强了对佛教的控制。宋代寺院经济力量相当雄厚,实行试经制度,经过考试合格者才有资格剃度为僧,但是此制度进入僧人队伍的名额并不多。若要想出家还有两种方法:一是买度牒,成为正式的僧人;二是逃避徭役,“窜名浮屠,号为出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