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宋代元宵词常用的艺术手法

浅论宋代元宵词常用的艺术手法

ID:35383352

大小:61.0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24

浅论宋代元宵词常用的艺术手法_第1页
浅论宋代元宵词常用的艺术手法_第2页
浅论宋代元宵词常用的艺术手法_第3页
浅论宋代元宵词常用的艺术手法_第4页
浅论宋代元宵词常用的艺术手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宋代元宵词常用的艺术手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宋代元宵词常用的艺术手法浅论宋代元宵词常用的艺术手法元宵节又称上元、元夕、元夜、灯夕,表达了对新年第一次月圆的喜庆之情,其表现形态是张灯宴游。自古以来,有关元宵节的文学作品不计其数,从数量上来看,宋代是元宵词最盛行的时期。宋代元宵词的创作始于柳永,之后便成井喷式呈现于文学各艺术领域,可谓独具特色,风情万种,洋洋大观。笔者在阅读了大量元宵词后发现了一个特点,那就是元宵词的艺术手法比较固定,常常使用比兴、铺叙和对比。一、宋代元宵词中的比兴手法(-)什么是比兴?比兴手法的使用在我国诗歌创作中源远流长,从《诗经》

2、起就已开始运用了。儒家诗论把比兴列为“六义”中的两利『。宋代朱熹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连用指诗有寄托之意。(-)比兴在元宵词中的运用宋朝的元宵佳节是最令词人兴奋或生发感慨的时刻,再加上大量的节口娱乐活动、热闹气氛的渲染,大量的元宵词也应时而生。华灯、鳌山、银盏、素月、桂花、

3、箫鼓、凤辇、歌、酒、车马、笑语、雪柳等相应的元宵节特有的事物充斥在词中,同时,元宵词中注入个人情感,丰富了元宵词的内容,也提升了其“词史”的地位和品格[1]。这意味着词不再是唐五代时期只为了应歌娱人而作,而是有了寄托,我们以下列两首元宵词为例:苏轼《蝶恋花》: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由“灯火”、“三五夜”、“吹笙”等意象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元宵词,作者以元宵夜灯、月、游人的场景为发端,引出自己对人生

4、际遇反复的慨叹,以及对光阴催人孤独老去的无奈,这正是使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蒋捷《南乡了九翠癮夜游车。不到山边与水涯。随分纸灯三四盏,邻家。便做元宵好景夸。谁解倚梅花。思想灯球坠绛纱。旧说梦华犹未了,堪嗟。才百余年又梦华。词人以“翠櫃”、“纸灯”、“绛纱”这一幅“元宵好景”为发端,引出了口己对时代盛衰的慨叹。“I口说梦华犹未了,堪嗟。才百余年乂梦华”,由此可见挥Z不去的还是梦里的故乡情结。这两首词都是先描述元宵节的盛况,然后才引入自己的感慨抱负,“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正是比兴的特征。元宵词有寄托,它的

5、品格才会高,如果单纯地写元宵盛况,就如同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干,这也是为什么大量的元宵词会采用比兴手法的原因。二、宋代元宵词中的铺陈手法(-)什么是铺陈铺陈就是“诗经六义”中的“赋”,朱熹《诗集传庆“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即直接铺陈叙述,宜说其事,反复叙说。(二)铺陈在元宵词中的运用首先,北宋王朝承平一百七十载,统治者通过采取一系列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得以发展,都市生活繁荣。同时,都市经济的发达带动了元宵节庆的繁荣,从而为元宵词注了大量的内容。宋代词人在惊叹元宵佳节盛况的同吋,纷纷拿起手中

6、的笔记录下这一热闹场面,在记录的过程中,便不自觉地使用了铺叙的手法。如万俟咏的《雪明鵝鹊夜慢》:望五云多处春深,开闻苑、别就蓬岛。正梅雪韵清,桂刀光皎。凤帐龙帘萦嫩风,御座深、翠金问绕。半天中、香泛千花,灯挂百宝。圣时观风重腊,有箫鼓沸空,锦绣匝道。竞呼卢、气贯调欢笑。暗里金钱掷下,來待燕、歌太平睿藻。愿年年此际,迎春不老。词的上阕从元宵灯节的夜景入手,烘托了“香泛千花,灯挂百宝”的赏灯主题。节日的京城经过盛装打扮,像闻苑仙境、蓬莱仙岛、光辉灿烂;元宵佳节,寒梅映雪、桂树飘香、月光皎洁。皇帝的宫殿彩灯高挂,绚

7、丽的华灯映透了半天的云彩。下阕则转换角度,表现佳节里京城的繁荣与喧闹。宣和吋期,“上元节烧灯胜于前代,为彩山峻极而对峙于端门”[2]“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冃,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酒坊茶肆。……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3]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以及少女贵妇,都成群结队,拥挤于人潮中,鼓乐喧腾,人声鼎沸,杂耍表演,呼卢赌博,万俟咏的词用铺叙的手法形象地再现了这一幕幕动人的场景。其次,宋代词体形式的发展,给元宵词的铺叙手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8、。由于元宵节具有特定的时空规定性,这就要求应吋应景的元宵词具备一定的叙景纪实性特点。显然,传统的小令受其篇幅的制约已经无法展示元宵盛况,而以铺叙体物为特征的慢词正好能弥补这一缺陷。在柳永、苏轼等人的努力下,慢词在北宋FI渐流行,对元宵节景象和气氛的描写变得生动而具体。我们可以进行以元宵节为题材的小令与慢词对比:欧阳修《生查子庆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I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