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不协调理论

认知不协调理论

ID:20635422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4

认知不协调理论_第1页
认知不协调理论_第2页
认知不协调理论_第3页
认知不协调理论_第4页
资源描述:

《认知不协调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永远追求和谐——————读《认知失调理论》多年前,我有个喜欢艺术的学生,他是个对自我认知失调敏感的男孩。比如:夏天走路时,以前家长、老师的传授的认知为”走路边,有树荫!”。可他偏偏走太阳底下,行为后他认识到自己当时也想“走在太阳底下,感受太阳的炙热”,他为这脑海中的两个自己而懊恼,也责怪自己的种种看似不该干的事,并怀疑自己心理是否有问题。我从刚开始的坚定的正常,到自己都怀疑的支持.......如果当时看过此书就好了,虽然当时有这心理理论的雏形!费斯汀格在社会心理学上有两项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一)社会比较论(socialcom

2、parisontheory)此理论为Festinger于1954年「论社会比较」论文中所提出,指出团体中的个体具有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以从中确定自我价值的心理倾向,受到社会情境之影响,个体时而与条件胜于自己者相比较,有时将与条件劣于自己者相比较,旨在追寻自我价值。(二)认知失调论,于1957年提出。主要在解释当个体知觉有两个认知(包括观念、态度、行为等)彼此不能调和一致时,会感觉心理冲突,促使个体放弃或改变认知之一,迁就另一认知,以恢复调和一致的状态。注:teny不太严格同意这促使调和一致的方法,不一定非要放弃或改变认知之一

3、。如果两个认知A,B单个看矛盾,如果把它们置于两个非交错的条件、背景下,那么这种矛盾也就不攻自破了。比如前面我学生例子,一个是为了躲避太阳光而有的认知,而另一个就是为了接触,人时刻需求、目的不同,指挥行为的认知当然不同了。再说:“我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与“我做了一件损人利己的事”,其实我们退回到人的道德本能和欲望本能,就能更好地原谅、认识自己了。题目写成“永远追求和谐”源于此。这一段是后心理学学生对他理论的理解:他认为,人们为了自己内心平静与和谐(这样说只是涉及到情绪一方面了,忽略了认知其他大部分),常于认识中去寻求一致性,但

4、是不协调作为认知关系中的一种,必然导致心理上的不和谐(生理上也会有反应)。而心理上的不和谐对于个人构造自己内心世界是有影响和效力的,所以常常推动人们去重新建构自己的认知,去根除一切搅扰。在上述思想指导下,他进而提出了有关认知不协调的两大基本假设:(1)是作为心理上的不适,不协调的存在将推动人们去努力减少不协调,并达到协调一致的目的;(2)是当不协调出现时,除设法减少它以外,人们还可以能动地避开那些很可能使这种不协调增加的情境因素和信息因素(消极的措施颇多)。可见,这里不协调状态已具有了动力学的意义,正是由于认知上的不协调才引起

5、人类的行为(认知调整行为)。他将人类行为的动因从需求水平转移到认知水平上,突出了人类理性的力量。其实这理论产生的历史过程瞒有趣的,和大家分享如下:在20世纪50年代初,关于“当你的行为与你的态度相反时,态度会有所改变以和行为保持一致。”的解释有两条:第一,在脑中演绎过程划痕;第二,试着往有利于给定立场的方向考虑。为了确证这种解释,实验提供被试金钱回报以让其作出与自己观点相反的令人信服的演说。大家预期,回报越丰厚,演说者的观点转变也会越大(这听起来很合逻辑,不是吗?)。然而,就像很多常识难以预测人类行为一样,研究结果刚好相反。比

6、起微薄的利益,报酬越多,所产生的态度改变越小。(我第一次见时如此解释:你给演说者撒谎提供了一个足够充分的理由,他还是依旧那么认为一东西,而理由不充分者说出除非他内心说服自己了。当然如果叫男人公开说自己生殖能力有问题,估计100美元不够!我很自豪自己阅读时一定的未卜先知的能力。。。。。)几年之后,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研究者莱昂.费斯汀格(LeonFestinger)提出了深具影响力的著名的“认知不协调”理论,才解释了以上的矛盾结果。观念向行为是由于你无法改变你的行为(因为你已经完成了,或者当时的形势压力太大),于是你只好改变你的态

7、度。哪怕是你认为这次行为错了,找的解释就是自我认知调整。这个理论的提出是源于对谣言的注意。1934年印度地震后广布全印度的谣言报道。谣言预测,在灾区之外还会有地震,而且规模更大,波及范围更广。这些传言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费斯汀格很奇怪,人们为什么要传播如此具有毁灭性的耸听危言。过了一段时间,他突然想到:也许谣言并非增加焦虑而是确认焦虑。也就是说,即使住在危险区之外,这些人仍然非常恐惧。这样就产生了认知不协调:对自身恐惧的认知与缺乏恐惧科学证据相抵触。所以散播将有更大地震的谣言就能确证他们的焦虑,减少他们认知的不协调。他们是先有感

8、觉和行为,然后再设法将他们看待世界的眼光与之相吻合。读到这段文字我不得思考到周围的人和事。谣言.....谣言什么样的人那容易起作用?也许是两种人。第一种:对生活中人、事猜疑心重,为了自保他们对来自外在的判断不会太相信。也许他是个缺乏爱、受过伤的哲人。第二种:对外在判断能力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