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603451
大小:1.72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0-14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立体图形的识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 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所有叫做平面图形。 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师
2、提问:这些物体是什么图形? 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二、学习新课:(一)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教师板书:面、棱、顶点 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
3、点? 小组讨论,然后完成p28的表格。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3、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 教师提问: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教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1、出示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提问:看一看这个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长、宽、高
4、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3、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师板书集合图: (三)制作长方体。 制作准备: 橡
5、皮泥八小团,细棒十二根(分成三组,每组四根长短相同)制作过程:1.按下图的顺序,逐步搭成一个长方体的架子。 2.成品如图。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说一说在制作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三、巩固反馈: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2、根据图中数据口答。(1) (2) (1)长方体的长是()厘米,宽()厘米,高()厘米,12条棱长的和是()厘米。 (2)这幅图中的几何体是()体,12条棱长的和是()分米。(3)如图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9厘米,3厘米和2
6、.5厘米,它上面的面长是()厘米,宽()厘米,左边的面长()厘米,宽()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厘米。 3、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四、课堂总结: 谁来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 1、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
7、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2、完成p29的“做一做”。1、长、正方体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长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3.培养学生观察和探何能力,逐步形成空间观念。4.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建立长正方体的空间观念。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长、正方体实物。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导入新课。1、引导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保健箱、牙膏箱、建筑用的
8、砖块等,它们的形状都是长方体。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带的长方体实物。并说明:“像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2、谁还能说出生活中的长方体实物?3、出示反例教师拿出一个不是长方体的实物(四棱台),问学生是不是一个长方体?学生如果答不出来,教师趁势说明:要判断一个个物体是不是长方体,要用长方体的特征来进行分析、判断。长方体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教师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二、启发引导,探索新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