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文, 社会科学中定律解释

论人文, 社会科学中定律解释

ID:20576485

大小:5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3

论人文, 社会科学中定律解释_第1页
论人文, 社会科学中定律解释_第2页
论人文, 社会科学中定律解释_第3页
论人文, 社会科学中定律解释_第4页
论人文, 社会科学中定律解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人文, 社会科学中定律解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定律解释曹志平陈其荣[作者简介]:曹志平(1965-),男,陕西澄城人,哲学博士、博士后,现为厦门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量子力学哲学、科学哲学。陈其荣(1940-),男,上海人,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科学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曹志平会员号:I010210011M(厦门大学哲学系,福建厦门,361005)(复旦大学哲学系,上海,200433)摘要:定律解释是一切可以被称作是科学的知识体系的基础,是基本的科学解释。它不论在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中都是普遍适用的

2、。针对人文、社会科学中缺乏普遍性定律的反对,可以普遍的“似定律陈述”取代定律解释要求的定律。现实的定律解释不是逻辑实证主义强调的经验定律对被解释项的覆盖或逻辑论证,而是理解与解释关系中的定律解释。后者在逻辑模式上强调解释项对于价值项的包含,它是“人的历史性的生存实践——前理解——理解、解释”的简洁表达。关键词:定律解释;科学解释;人文、社会科学;定律;似定律陈述;理解与解释关系中的定律解释中图分类号:N031文献标识码:A————————————————————————定律解释是用经验定律对某种经验现象或事件

3、的描述的解释。它是基本的科学解释,是逻辑实证主义科学解释观的核心,同时也是在自然科学方法论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对话”中引起争论最多的一个问题。本文力图从一个新的哲学视野对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定律解释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教于学术界同人。一、定律解释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必要性1、人文、社会科学需要定律解释过去,人文学者反对定律解释,除了出于反对随定律解释而来的可能的“决定论”和实证主义观点外,还有对于精神科学及其解释的特征和本质的理解。总的来说,这些理解,基本思想还是没有脱离浪漫主义阐述的自然与精神的“二分法”

4、的观念,而且它们本身之间差距很大。就它们反对实证主义的科学解释理论这一点来说,在人文、社会科学解释的特征和本质问题上,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许多人认为,对社会现象和人的精神、行为的研究有赖于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价值取向,其意义不能脱离具体的文化背景来确定,因而人文、社会科学中的解释不能像自然科学解释那样是“纯粹客观”的和脱离研究者的价值系统的;二是人文科学中的解释的任务是对“独特事件”的理解,它对于普遍性定律并不关心。马克斯·韦伯说:“在精密的自然科学中,定律是重要的和有价值的,因为这些科学是普遍有效的。对于处于

5、具体情况之中的历史现象来说,那些最一般的定律由于最缺乏内容,因而也是最没有价值的。……在文化科学中,关于那种一般或普遍的认识,其本身是毫无价值的。”[1]这两点,基本概括了人文社会科学界“流行”的以“理解”为中心的解释理论的特征。至于这两点能不能成为人文、社会科学中的解释的基本特征,我们进行具体分析。我们首先认为,那种将自然科学看作是价值无涉的和纯粹客观的知识体系,并由此区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观点和认识论意图,是不正确的。在这里,我们不可能系统地阐述这一问题,只是指出,..自从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和科学知

6、识社会学兴起后,自然科学的解释学属性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发现,这种关于自然科学的认识论观点不仅不符合量子力学等现代科学的实践,而且在哲学上也很难再得到认同。我们从对象方面对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区分,需要一个新的平台和理论支撑。当科学研究进入微观领域、远离人的直观世界后,自然科学的对象不再像过去人们理解的那样,像宏观世界的实体那样外在于人、直观地存在于人的活动、人的知识、人的理论之外,而是内在于人的活动、知识、理论,是科学理论客观化、本体论化的结果,表现出科学的理论建构性。一般地说,自然科学对象的发现,表现

7、为这样一个不断本体论化的循环的理解结构:前理解(数据、资料、图表、照片、理论观点、信念等)←—→本体论承诺(关于某种对象存在的假设)←—→现象实在(实验实在)←—→理论实在(科学理论中恒定的数学关系、不变量、变换下的不变性)←—→科学对象的本体论模型在这样一个新的理解平台理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本体论区别,就不再是过去那种简单化区分,它们都是人的感性的社会活动的产物,都是内在于人的实践、与人密切相关的存在。自然科学的目的是认识和控制自然,其对象是客观的自然存在物,但在现实性上却依赖于人的控制手段和理

8、论表征,因而最终表现为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的产物、工业的产物;社会科学以人类社会为中心,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社会现象当然都是社会化的人的主体活动的产物,具有我们平常所说的人为性、异质性、不确定性、主客相关性等特征,但所有社会现象一旦形成,就表现出了客观化的品质,它们的形成和演变都具有内在的规定性和相对的稳定性,从而社会科学的对象表现出人为性与客观性、异质性与同质性、不确定性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