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中西方文化的矛盾与白先勇感伤的作品语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中西方文化的矛盾与白先勇感伤的作品语言摘要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熏陶下,白先勇以小说家敏锐深刻的悲剧意识,专注于触摸个体生命内在的苦痛,形成他作品语言的无常感。中西历史文化的激烈冲撞和对母体文化的依恋,使其转而关注历史、民族、文化的更广泛深刻的时代苦痛,使人物个体的命运负载了民族历史的沉思.白先勇用充满悲剧感的对比语言表达出处于两种文化夹缝中的矛盾,体现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命运走向的深深关注。 关键词悲剧感沧桑感无常感悲剧意识传统历史文化中西方文化冲突 在二十世纪世界华文文学史上,白先勇无疑是最具有悲剧情怀的作家了。他用充满悲
2、剧感的独特语言勾勒出人类内心深处的痛楚、荒谬、虚无,刻画了民族裂变的梦魇与文化衰亡的哀伤,道出了现代中国人于时代巨变中的大寂寞与大失落。本文着重从中西方文化对白先勇的影响入手,分析其作品中充满感伤的语言。中国是一个具有悲剧意识传统的国度,隔着几千年浩淼的历史尘烟,不知有多少文人骚客曾临风洒泪,望月嗟叹,发出过对历史兴亡的伤怀追悼。 白先勇从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咀嚼和回味中,早已得出了中国传统文学一向具有“深厚的历史感”的结论。而中国社会的悠久历史充满着乱离、悲凄与创伤,中国的文人们从这种历史的演进中强烈感受到的,正是一种沧桑感,一种无常感。中国古
3、代哲人庄子早在二千年前就睿智地指出“人之大患,患在有身”,而西方存在主义则把畏惧、焦虑和面临死亡视为人的存在的基本感觉和特征。人是不由自主被抛掷到世间,又不由自主地被带离人世。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和苦痛,根本就是人的生存困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人的悲剧性人生形态和命运结局,实际上已经“先验地”存在于人“存在”这一事实之中了。任何的反抗和挣扎归根到底只能是一种结局——失败,彻底的失败。在这些不可抗拒的外力面前,人的生存形态如同一朵荒原里的野花,一任风雨的摧残而无从逃避,这正是“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 同时,白先勇对西方现代主义和存在主
4、义思潮产生了理解、认同和接受。白先勇的作品语言,多充满了种种苦厄透出的悲凉无常感,如《香港一九六零》中过去曾是师长夫人的余丽卿有这样一段独白:“……我可没有为明天打算,我没有将来,我甚至没有去想下一分钟。明天——太远了,我累得很,我想不了那么些……我只有眼前这一刻,我只有这一刻,这一刻……我也没有过去,我只晓得目前。懂吗?目前。师长夫人——她已经死了。”事过境迁,物事人非,往日的富贵繁华已成过眼烟云。无常感在白先勇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人生无常,因此,一切皆苦。人每每在人生突如其来的变故面前,显得那样的无助和渺小。另外,他的写作语言还隐含着一定的宿
5、命思想,白先勇似乎相信,人之“孽”主要是祖先遗传而来,出生就注定,根本无法摆脱。有意将他的冤孽观,引申而影射到那个动荡的社会,分裂的国家,式微的文化。如果人的全部理性都无法控制与生俱来的冤孽,那么,同样,一切人为之努力,皆无法左右命中注定的文化盛衰、国家兴亡、社会宁乱。 另一方面,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使白先勇的作品语言又呈现出别样的感伤特征。在《芝加哥之死》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起初,吴汉魂听到窗外喧哗,总不免要分神,抬头看看,尘垢满布的玻璃窗上,时常人影憧憧。后来吴汉魂每逢看书,就抱着头,用手把耳朵塞住。听不见声音,他就觉得他那间地下室,与世隔绝
6、了一般。冬天好得多。大雪来临,人行道上积雪厚达一两尺,把他的窗户,完全封盖起来。多在大雪下面,吴汉魂象爱斯基摩人似的,很有安全感。”闹与静的语言描写,把这个在异国他乡寒窗苦读的中国人的文化寂寞展现了出来。白先勇的留学生系列作品中有很多有关天气的语言,以外热来衬内冷。他写到芝加哥时,说“六月的芝加哥,在黄昏时,像块刚从烤架上叉下来的牛排,酱汁滴沥,颜色黄爽,洋溢着熟透熟透的肉香”。而吴汉魂的冷又是这般表达:“一股阴森的冷气,从他的发根沁了进去,吴汉魂打了一个寒噤。”白先勇所选用的对比性语言,还带着愁闷的味道甚至让人无法摆脱的绝望。他用了很多个“死
7、”字,隐含着在母体文化和异体文化夹缝中挣扎的人们的心态。《安乐乡的一日》里,在寥寥几行描写安乐乡景色的一段,用了三个“死”字:“死角”、“死水”、“死寂”,象征女主角内心的沉滞和隔世感。《芝加哥之死》中这个“死”字用得更淋漓尽致:“芝加哥,芝加哥是个埃及的古墓,把几百万活人与死人都关闭在内,一同消蚀,一同腐烂。……吴汉魂,中国人,三十二岁,文学博士,一九六零年六月一日芝加哥大学毕业,一九六零年六月二日凌晨死于芝加哥,密歇根湖。”这些语言描写中,渗透着白先勇对有关人类生存价值和意义的思考,加入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现实生存窘境的焦虑和未来命运走向的担
8、心。 在国外生活的白先勇深切地感受到西方文化迫压着自己以及像他一样的留学生放弃或改变业已熔铸在内心的母体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向着工业社会和工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