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三历史课堂教学

浅谈高三历史课堂教学

ID:20560251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3

浅谈高三历史课堂教学_第1页
浅谈高三历史课堂教学_第2页
浅谈高三历史课堂教学_第3页
浅谈高三历史课堂教学_第4页
浅谈高三历史课堂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高三历史课堂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高三历史课堂教学(江苏省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江苏南京210000)  :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要求教育重视学生的主体活动并为学生充分展示其才能创设机会和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参与;创新;置境设疑;培优补差  :G638.3:B:1672-1578(2012)05-0202-01  随着高考模式的改革和不断深化,高中历史课新教材,增添了大量阅读材料和插图,大大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对已热衷于大量的练习和机械记忆的学生,作为

2、历史教师,我们应该尽快地适应时代需要和学生的实际,以真情实感、生动活泼的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体性。现代教育的最大特色就是让学生以主体介入教学过程的始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精神,让学生做学习过程的主人。惟有如此,方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新教材更适合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下面就以教材为例,以本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为例,谈几点粗浅看法。  1.树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观念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处在教育者的地位,学生处在受教育者的地位,但受教育

3、者的地位不等于被动的地位,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以一个积极主动、有发展和创造潜能的个体进入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辅以科学的辅导,必然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质量。  因此,课堂教学中就应该树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观点,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课堂中尽可能少讲,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主动地学习,而教师则给予及时的、科学的指导。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指导和培育下,创新意识、主体意识不断提高。  2.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个别差异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积

4、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是其主体性的重要体现。也只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方能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动口的尽量让学生动口,凡是学生能分析总结的尽量让学生分析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标新立异,思维闪光点要尽可能给予鼓励性评价;对学生探究性问题中的失误持宽容态度并及时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自我矫正;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不按统一模式指导,不要求平均发展,允许学生各有特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因而,在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我都坚持鼓励教学法,凡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都给以鼓励,即使答错了,也鼓励其参与的精神,对于差的同学,能看到问题,找

5、到表层的意思即给以表扬,而不要求其一定会看到问题的实质,贯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思想,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引导其独立地、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独特的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鼓励学生质疑问题的精神和行为,引导学生善于倾听、学习、吸收他人的观点,尊重不同的意见,应该是主体性课堂教学常见的情境。教师应引导学生会思维,努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体验到创造的乐趣,逐步形成自己创造思维能力。  4.创设自我表现机会,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  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没有绝对标准

6、,有进步就是成功。教学在课堂上应该就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的不同,教学对象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为每个同学创造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思考,不断获得成功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我尽可能给每一位学生都提供思考、回答问题的机会。(1)首先,因人而异。对一些水平差的学生,提问一些非常浅显的问题。比如阅读教材,梳理一下知识点,英、法资产阶级革命过程分几个阶段,每一阶段有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等浅层问题。只要认真看书,这些浅层的问题都能回答出来的,然后及时地给学生以鼓励。而对一些水平较高的学生则提出一些分析、概括的较深层次的问题。(2)形式上,课堂教学中,我坚持走下讲台,边讲边注意

7、学生的反映,既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又便于随时提问学生,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也使学生从心理上认识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从而增加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5.置境设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紧扣教材内容设置悬念,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境界,由悬念而产生疑问。它能使学生的问题意识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并产生刨根究底的热情和期望心理,促使学生“要问”。  5.1“悖逆”激疑:比如,关于哥伦布航行美洲的评价,教师先将史学界的三种观点呈现在学生面前;一种认为哥伦布是将美洲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