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之我见

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之我见

ID:20521198

大小:5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2

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之我见_第1页
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之我见_第2页
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之我见_第3页
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之我见_第4页
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之我见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之我见摘要:我们学习西欧传统歌唱方法,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唱好那些优秀的西欧传统艺术歌曲和歌剧选段,而主要是为了学他人之长以补己之不足,更优美、更动听、更自如地唱好中国歌曲,更好地发挥我国声乐艺术的民族特点,发展我国的声乐艺术事业,为广大的观众服务,真正意义上做到“二为”方针上提出的对文艺工的要求。  关键词:中国歌曲;风格;语言  :J616.2:A:1004-2172(2010)03-0090-03    对于中国人来说演唱中国歌曲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因为那是唱的自己的母语,但是真正能做到字正腔圆

2、、声情并茂却非常难。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56个民族,从地域、人文、历史、宗教信仰等方面产生风格各异的音乐及歌曲,有着相当深厚的历史沉淀和民间基础。  中国歌曲从历史和类别上应分为传统戏曲和民间歌曲两个大类。传统戏曲是在5000多年历史中形成、发展、完善起来的。它既包括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创造与历代音乐人的研究探索的成果,也吸收了其它民族文化的精华,它涵盖了人类生活的很多方面。目前仍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歌谣和新民歌就形式而言,汉族的除了民谣、儿歌、四句头山歌和各种劳动号子之外,还有“信天游”、“爬山歌”、“赶五句”以及“四季歌

3、”、“五更调”、“十二月”、“十枝花”、“盘歌”等备具特色的多种样式。至于像藏族的“鲁”、“协”,壮族的“欢”,白族的“白曲”,回族的“花儿”,苗族的“飞歌”,侗族的“大歌”,布依族的“笔管歌”,瑶族的“香哩歌”等,都各具独特的形式。  两种唱法都是我们中国文化的历史沉淀,闪烁着人民的智慧,但传统戏曲的内容离老百姓实际生活太远,久远的唱腔和考究步伐已经不适宜现代歌曲的演唱;可是戏曲的吐字非常讲究,它的辙口(韵律)让观众听起来都非常清楚,这是我们目前学习中国歌曲值得借鉴的非常重要的一点。中国的观众喜欢听民歌是在于它的歌唱的

4、语言近似于说话,更方便表达,声音稍直但更显质朴,民间歌手长期生活在人民群众中,在各地方、各民族自然语言的基础上,按照各自的审美理想中的声音观念和独特的激发演唱的民歌,韵味足到、乡土气息浓郁,艺术风格与形式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因而受到人民群众最广泛、最普遍的欢迎。可一旦离开了民间,他们也就没有了旺盛的生命力。新的民族歌唱则更是专业化了的,表现方法和表现力更加丰富,有更强的适应能力,继承了传统声乐的优秀经验与成果并有所创新。  在近代,中国声乐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形式,当从20世纪初明末清初的学堂乐歌算起。到20世纪30年代初

5、,由于我国专业音乐教育机构设置了声乐专业,欧洲的歌唱艺术得到了推广、普及,并培养了一批掌握欧洲唱法的中国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从此欧洲声乐艺术对中国声乐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  与此同时,直接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于上世纪30年代初开展的“新音乐运动”中,以抗日救亡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歌咏活动蓬勃发展,许多革命音乐工有意识地大量采用民歌等民族民间音乐的音调和形式进行创作,写出许多声乐作品,最有代表的声乐独唱曲目就是刘半农词、赵元任曲的《叫我如何不想他》。  其后在延安和各解放区的“新秧歌运动”中又产生了大量放映解

6、放区群众新生活和新的思想情绪的秧歌剧作品,声乐体裁作品的大量创作促进了歌唱领域的发展。音乐家们为了找到能使群众喜欢又容易接受的形式来最准确地表现这些作品新的内容,便积极努力地尝试吸收、运用民族传统歌唱方法进行艺术创造。他们向民间歌手、戏曲、说唱艺人学习唱法,学习韵味,再仔细琢磨每首作品如何表现,逐渐这种具有民族风格、民族韵味的崭新的唱法形成了,被人民群众接受了。  那么,歌唱演员在选曲的时候很多时候都人为地给自己界定了一个框框——这个歌是民歌的曲目,美声不能唱,那个歌是流行的,美声也不能唱。美声唱法是“阳春白雪”,很多曲

7、目不如民歌和流行歌曲那样有特别广泛的群众基础;另外,一首旋律优美、易于传唱的美声歌要很长时间才能产生。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真正能表现出当下人民心声的,就是在老百姓当中最流行的曲目。不管什么唱法的曲目我认为都可以互相采用,并且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管是什么歌曲,唱出来都都应该有这首歌曲的“味儿”,而这个“味儿”就是歌曲的风格。因此只要是能处理出作品的味道,不管什么唱法演唱出来都是好歌。近年青歌赛上徐沛东老师的《红土香》,流行、民族、美声三种唱法都唱过。美声唱法将这种感情表达得深沉而浓烈,民族唱法唱出来却能表现得

8、婉约而缠绵。能说谁该唱还是不该唱呢?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歌坛曾出现过一场大辩论达数十年之久,人称“土洋之争”,是中国声乐艺术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其争论的焦点有二:1、两种唱法的发声方法是否科学的问题;2、在声乐的表现方法上即语言、声音、感情的运用和处理上是否符合人民大众的审美习惯问题。最后的认识统一于党的“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