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斑块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不稳定斑块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ID:20512348

大小:5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3

不稳定斑块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_第1页
不稳定斑块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_第2页
不稳定斑块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_第3页
不稳定斑块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_第4页
不稳定斑块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稳定斑块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不稳定斑块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肖雪1韩淑祯2(通讯作者)张晓光2(1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2010级研宄生内蒙古通辽028000)(2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内蒙古牙克石022150)【摘要】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及继发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不稳定斑块的形成与炎症反应、基质失衡、细胞凋亡有着密切的联系,最近,内质网应激在不稳定斑块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木文就不稳定斑块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深入了解不稳定斑块的形成机制提供依据。【关键词】不稳定斑块形成机制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2095-1752(2013)05-0037-02动脉粥样硬化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近年来研究发现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而非斑块的大小,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及继发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牛.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不稳定斑块形成机制的探讨日渐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研究领域中的热点。1不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是指有脱落倾向或由于纤维帽较薄不稳定而引发斑块破裂的易损斑块。不稳定斑块又称之为易损斑块。1.1不稳定斑块特点Michael等认为不稳定斑块的形态学特征有:(1)具有较

3、大的脂质核心;(2)斑块不规则,多偏心分布;(3)薄的纤维帽。细胞及分子水平特征是:⑴大量的炎性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2)新生血管多;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4)炎性标志物增加等[1]。超声检查通过探测斑块内部的回声强度来判断斑块的稳定性。磁共振成像近几年在诊断易损斑块上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增强MRI不仅可用于更好地检测斑块形态,还可以反映斑块功能。动态增强MRI还可以反映斑块内新生血管,进而提示炎性浸润情况[2],提高了不稳定斑块的分子生物学识别度。2不稳定斑块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2.1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是斑块破裂和不稳定的重要原

4、因,涉及了多种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参与,艽中C反应蛋白(CRP)作为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易损斑块的血清标志物之一,可以反映易损斑块内的炎症活动。CRP可与脂蛋白结合,激活补体系统,产生大量炎症介质,释放諷自由基,造成血管内膜损伤、血管痙挛及不稳定斑块脱落。ArroyoEspliguero等[3]研究表明,CRP水平能独立预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未来心血管事件的严重性,并与ACS中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数量相关。0前普遍认为炎性细胞浸润是促使斑块破裂的重要诱发因素[4】。炎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斑块纤维帽薄弱的部位、斑块内脂质核周围以及膜新生血管周围,冇研

5、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斑块内巨噬细胞的数量密切相关,这可能与巨噬细胞刺激新生血管生长及产生自由基,从而增加斑块破裂的可能性有关。2.2基质失衡细胞外基质(ECM)是由细胞分泌到细胞外间质中的人分子物质,构成复杂的网架结构,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完整、维持血管壁功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主要来源于巨噬细胞,是一类能够降解细胞外基质、结构相似的一类蛋白酶的总称。动脉粥样硬化时,斑块内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活化,在多种细胞因子的共同作用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增加,MMPs能特异性地与ECM相结合,降解基底膜的ECM成分[5],削弱内皮的

6、屏障功能,促使中膜平滑肌细胞的早期迁移和增殖,促进炎性细胞浸润[6】,使斑块的不稳定性增加,故认为基质降解、耗竭是斑块易损的重要原因。巨噬细胞吞噬大量脂质后,其溶酶体破裂,使细胞发生自身溶解。溶酶体的破裂伴随而来的是无法控制的蛋白酶释放,蛋白酶降解ECM,进一步破坏纤维帽和扩人粥样斑块的坏死核促进斑块的破裂。由此可见,基质金属蛋白酶在降解斑块中的胶原和细胞外基质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其在斑块内巨噬细胞含量丰富的区域(尤在纤维帽肩区)高度表达[7】,进而使稳定斑块向不稳定斑块发展。2.3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在易损斑快的破裂或侵蚀过程中是一个新的内在决定因素

7、[8,9]。在细胞水平,平滑肌细胞的生长可使斑块趋于稳定免于破裂,平滑肌细胞凋亡使细胞外基质的分泌减少,纤维帽变薄,导致斑块易于破裂。除了平滑肌细胞之外,斑块内浸润炎性细胞的调亡对斑块的稳定性也非常重要。巨噬细胞的含量在纤维帽的肩区最为丰富,因此在易损斑块的肩部冋吋存在凋亡残体及许多内含凋亡细胞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凋亡细胞和凋亡残体对巨噬细胞具有强烈的化学趋化活性,而巨噬细胞本身也遭受细胞凋亡所释放的细胞因子的影响而发生凋亡[10]。2.4内质网应激近年来,内质网应激(ERS)在斑块不稳定性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内质网应激(ERS是指由于某种原

8、因导致细胞内质网稳态失衡、生理功能发生紊乱的一种亚细胞器的病理过程[11]。适度的内质网应激是细胞的一种自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