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中“物”界定

物权法中“物”界定

ID:20509082

大小:3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3

物权法中“物”界定_第1页
物权法中“物”界定_第2页
物权法中“物”界定_第3页
物权法中“物”界定_第4页
物权法中“物”界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权法中“物”界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物权法中“物”的界定冬梅(淮海工学院法律系,连云港,222005)摘要:《物权法(草案)》未对物权的客体加以界定,而各国立法存在“物必有体”和“物可无形”的不同规定,当前我国法学界也有物权客体扩大化的主张。本文认为,对物的理解首先应根置于民族语言环境,借鉴德国物权立法,抛去对物的不准确认识,建议我国《物权法》将物的概念和范围明确界定为有体物。关键词:物权;物权的客体;物;有体物民法立法活动正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进行,学界更是围绕着大到民法典的体例小到民法典各条文概念术语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激烈的论辩。自此次立法活动开始之初,对“是否引入物权概念

2、?”这一问题各方面即存在严重分歧。在2002年12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并作为官方文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以下简称《民法(草案)》)后,似乎尘埃落定,物权的概念不但被引入了官方文件,《物权法》更成了《民法(草案)》第二编。《物权法(草案)》第二条明确规定了物权的定义:“本法所称物权,是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但研读《民法(草案)》全文,并未发现有对物权客体——“物”范围的界定。何为物权的“物”?物的范围如何?这两个问题,是立法者应予回答、即使在民法典生效以后的司

3、法实践中,仍然是不容回避、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参考各国立法规定,综合各家有关论述,结合《物权法(草案)》及我国社会状况,以本人的视角试着对物权的客体加以界定,并提出对《物权法(草案)》的修改意见,以企对民事立法有所脾益。物权的客体为“物”,是学界各派普遍接受的观念,是物权区别于债权、知识产权、人身权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从逻辑上说,确定物的概念和范围是确定物权和物权法的前提。我们知道,法律只调整那些国家认为需要调整而具有一定重要意义的社会关系,也就是说,只有一部分社会关系会上升为法律关系,因而,作为法律意义上的概念,往往需要根据法律调整范围的

4、不同,对通常生活中语文释义上的概念进行取舍。“为什么取舍?如何取舍?”这正是法学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物的概念,在物权法律上到底如何定义和理解是最恰当的呢?一、本来意义上物的含义关于物的语文释义,《辞海》解释为:“物,事物,‘凡有貌相声色者,皆物也。’(《列子.黄帝》)物,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1]此意义上的物,也有称为物理上的物[2]、广义上的物[3]即是人们最通常理解的物,是汉语中本来意义上物的含义,泛指一切人类之外客观存在的实体,包

5、括植物、动物、矿物、地球、宇宙天体等等。二、各国物权法中物的含义在法律上,国家不可能将所有广义之物纳入一国权力的控制之下,所以,各国在立法时,必然对本来意义上的物进行取舍,以至进行改造,失去物的原意。物广泛地被各部门法律所调整,民法中的作者简介:李冬梅,女,淮海工学院法律系讲师物,有其独特的内容。但民法中物权客体的物从来都有不同的理解。在民法发展的早期,古罗马法的法则区别说将法律分为“人法”和“物法”两类,人法是指有关人的身份和行为能力的法则,其他法则均是物法,比如,凡规定“死者财产归属与长子”,因其规定财产的归属,故称为物法,但如果规定“由长

6、子继承死者财产”,因其主语是“长子”,则属于人法。在物法中,物由全部的财产权组成,“包括产生于债(合同或民事侵权行为)的对他人的权利和产生于对客体之请求的对非特定人的权利。”[4]罗马法中的物,泛指一切财产权,包括能够为人所支配的物质、债权、诉权,甚至物权本身,自由人外的奴隶也是物的一种。《法国民法典》承袭了罗马法对物的理解。《法国民法典》中没有独立的物权制度,而代之使用了财产权一词,将有形的“物”包括在财产之中,而将物分为有体物和无体物。意大利、奥地利、荷兰三国民法均认为物包括有体物和无体物。[5]《德国民法典》将物作为权利客体移到总则部分,

7、并将物权、债权和继承作为三种不同性质的财产权,分别成编加以规定,物权法正是从《德国民法典》开始才真正形成具有自身独立体系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日本民法典》、《瑞士民法典》以及《葡萄牙民法典》均采纳了物权的概念。《德国民法典》旗帜鲜明的主张“物必有体”,“本法所称的物为有体物”,“动物不是物。他们由特别法加以保护。除另有其他规定外,对动物准用有关物的规定。”不仅给物下了确定的定义,而且在民法总则编详细规定了物之不同种类,“替代物、消费物、主要组成部分、土地或者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临时附着、主物、从物、工商业和农业的附属物、过失、收益”,以便适用

8、于民法分论确定不同种类物的法律性质。[6]《日本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一脉相承,在其第八十五条同样明确规定“本法所称物,为有体物。”英美法系中没有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