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490163
大小:7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13
《现代性与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危机及重构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现代性与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危机及重构【内容提要】中国人面对近代以来政治社会巨大变革导致的文化认同危机作出的不同反应与艰辛探索,既揭示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方式必然受制于自身的历史传统,又证明了不能简单地回归本土思想资源,必须立足于全球问题背景,以构造性的态度综合创新,才能成功地回应现代性引发的文化认同危机的挑战。 一、现代性与认同危机的发生中国的现代性(注:现代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我们在本文中强调制度变迁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是接受了吉登斯的概念,即:“它首先指在后封建的欧洲所建立而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性影响的行为
2、制度与模式。‘现代性’大略地等同于‘工业化世界’;现代性的第二个维度是资本主义,它意指包含竞争性的产品市场和劳动力的商品化过程中的商品生产体系。”(《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16页)有人批评吉登斯的现代性描述忽视了文化问题,“吉登斯不认真对待文化问题,……认为不探讨从目前有关文化的政治、文化资本、文化差异、文化同质性和异质性、族群性、民族主义、种族、性别等等争论中产生的问题,人们也可以合理地说明当代的世界,这整个想法就令人难以置信。”(罗兰·罗伯森:《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87页
3、)本文的展开或许是参考了这种批评,但始终认为制度的变迁是中国文化认同危机出现的根本的和首要的因素。)的历史发展是以追求现代化作为重要动力的。在近代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中,现代化的努力最直接的体现,是对于西方技术的吸收和制度的模仿。与此同时,科举制的废除和作为数千年来民族文化价值秩序象征的皇权的崩溃,导致了制度层面的巨大断层,即以民族—国家的模式取代传统中国的“天下”模式(注:关于近代中国人对于自我形象的认识是由“文化主义”向“民族主义”转变的详细讨论,可参阅金光耀:《中国的民族主义》,载《近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与国家认同》,上海古籍出版社2
4、003年版,第173—211页。),以自由经济的模式取代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以民众的政治参与取代皇权的全能性统治。制度是文化的凝聚,传统制度的产生和延续,归根到底是各种习俗和规则在长期的博弈中逐步稳定和形成的,从这些制度中人们感受到安全和“效能”。而近代以来,在与西方冲突中中国的一系列军事失败和对这些失败根源的探讨,最后变成了对儒家观念体系“效能”的怀疑和否定。这样,通过技术、制度到观念层面的深层变革,中国人对历史和文化价值认同的共同基础便不复存在。更为严重的是,强烈的民族主义和启蒙主义的结合,导致了人们对于制度移植的热情,与此
5、同时,遮蔽了现代性必然会提出的文化认同的严峻问题。所以,文化认同危机(注:也有人认为中国人并不存在“认同危机”。白鲁恂(LucianPye)并不承认由于制度变革对中国人所造成的认同危机:“其他大部分的转型制度都通常有过那种认同危机,中国人大体上没有经历过”,“他们几乎对他们中国人的身份没有产生过怀疑”,“他们对外部世界越开放,就越来越自觉地认识到自己中国人的身份”。TheSpriteofChinesePolitics:APsychocultureStudyoftheAuthorityCrisisinPoliticDevelopment,p
6、p.5—6,M.I.T1968.)产生的最深层根源,就是对中国人赖以理解世界的历史观和宇宙观的彻底颠覆。中国传统历史观的基础是空间性的,这种以中国为中心的空间概念决定了文化差异的原因和发展的逻辑,由此形成了诸如“夷夏”、“文野”等区别。但是现代性的逻辑却是时间性的,即新的对旧的取代。(注:按甘阳在奥列·斯特劳斯的《自然权利和历史》中译本序中的描述:“现代性的逻辑就是,新的就是好的,最新的就是最好的,因此青年必然胜于老年,而创新必然胜于守旧。”引自奥列·斯特劳斯:《自然权利和历史》,彭刚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0页。)这种观念随着
7、进化论的传播而深入人心,使近代中国的文化观在20世纪20—30年代逐渐由“东西”文化观转变为“古今”文化观,其衡定的坐标逐渐由空间转向时间。作为这种历史观的逻辑延伸,思想界开始以文化决定论的方式将导致中国落后的原因归咎于自己的文化传统,而将积极的成功的因素都归属于西方文化,即将“价值”问题转化为“知识”问题。发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科玄论战”和社会历史观论战,使这种“时间”性的历史观进一步得到确认。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以承接儒家传统自居的现代新儒家也接受了这种新的时空观念。所谓“认同”,说到底是对共同时空背景下不同文化系统的一种态度、一种
8、识别,因为每一种文化总是以某一文化系统为参照背景,以确立自我形象。后发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被强制性地抛入一个新的文化参照背景之中,它们需要重新识别自己。因为作为现代化运动的发源地,西方的价值观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