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487092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3
《物物含情 情溢于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物物含情情溢于章马致远,元代著名散曲作家,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年轻时热衷过功名,但仕途并不得意,后隐居杭州。他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未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看透了人生的荣辱,遂有退隐林泉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在马致远生活的年代,蒙古统治者开始注意到“遵用汉法”和任用汉族文人的重要性,却又未能普遍实行,这给汉族文人带来了一丝幻想和更多的失望。其散曲豪迈、清逸,被推崇为“元人第一”。这首《天净沙·秋思》(其一)最为著名。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小令定
2、格》说此曲为“秋思之祖”。王国维《人间词话》评曰:“廖廖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也。”吴梅在《顾曲麈谈》中也赞其“直空今古”:“明人最喜摹仿此曲,而终无如此自然,故余以为不可及者此也。”在作品中,紧紧抓住极具季节特征的秋天之景进行描绘,用凋落与萧条的秋景营造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抒情氛围。另外,又巧妙地将主人公置于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刻画了一个为生计所迫、天涯漂泊的游子浓郁的思乡情结,也同时塑造了一个元代社会知识分子虽有满腔热情、满腹才华和远大抱负却无容身之所的极具生命力的典型形象。这种情结,这一形象,经久不
3、衰,永葆其艺术魅力,感染着后代众多读者。在这28字的作品中,为何会有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个人认为与十分巧妙而娴熟地运用了情景相生的艺术技巧是分不开的。回顾马致远之前的文学作品,“秋”这一特定的节令作为一种写作客体,已经不止一次地出现过。宋玉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发端之音,屈原有“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感叹时光的流逝之快,曹丕也有“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的传神描写,陆机有“悲落叶于劲秋”的情怀,到了杜甫手里,则形成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萧条景象,如此种种
4、,以写秋抒情为主题的名作名句甚是不少。然而在这些作品中,秋天之景只是作家们笔下的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单纯的载体;马致远在其作品中所写的秋天之景,则完全笼罩在抒情主体的情感中,而且是物化了写作主体的思想意识的。作品前四句仅用22字,就刻画了十种抒情的秋天之景,这十种景物又都蕴涵着抒情主体强烈的情感色彩。因为这些秋景都是抒情主体从一个游子慕归而不能的角度来审视的,所以更显得比一般的秋景具有情感抒发的触发点。我们不妨回到作品中来看一下作家笔下的十种景物。首句,极力刻画了三种景物,写“藤”曰“枯”,描“树”言“老”,而动“鸦”则说“昏
5、”,用六个字将极富深秋季节特征的三种景物描绘出来,且都加之以“枯”、“老”、“昏”等显老的字眼修饰,活画了一个让人心悸的景象:在一棵缠满枯藤的老树上,停着一只既老且瘦的乌鸦。老树已让人感到沧桑,枯藤又平添凄凉,而昏鸦更是多了几分无奈。一句六字,景与情无缝融合,既写时光的流逝之快和漂泊之久,又折射出一种思归而不得的无奈。同时,也用收获季节的即将过去与后文的“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相照应,映照了一种事业无成、时光已逝的惆怅。第二句与首句不同,作家的笔下之景由凄凉失落转向到恬淡宁静之中。一架玲珑的木桥横跨于弯弯的小河上,桥下潺潺的流水以
6、及水旁桥边宁静的“人家”,所有这一切都是温馨而又极富抒情意味的。在经历了颠沛流离的漂泊之苦后的抒情主人公,并非一个无情之人,他同样希望拥有这种“小桥流水人家”的和谐宁静生活。然而,在元代社会之中,弥漫着极强烈的等级制度和民族歧视,这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尤其是像作品中抒情主人公这种以“学而优则仕”为最初立身目标的知识分子来说,要想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拥有和谐宁静的理想生活是不可能的。作家把这种恬淡宁静之景与首句的荒芜凄凉之景并列而出,不仅形成了两种景物的鲜明对比,而且利用这种矛盾的组合来表现抒情主体内在情感的激烈冲突,
7、摹写其思归而不能的矛盾惆怅心理,从而达到了强烈的抒情效果。第三句具体点明了抒情主体所处的环境。身处荒凉的“古道”之上,独立凄冷的“西风”之中,只有无力的“瘦马”相伴,更凸显出一种欲泣无力的凄惨与悲凉,有力地冲击着抒情主体的心房,同时也让人感受到此时主人公的微小与无力。作家正是在前两句造境抒情的基础上,用这一句来揭示了人物内心的孤苦与凄凉。作品行文到此处,抒情主体和作家自我的情感都尚未十分明了地在作品中表现出来,而是渗透到了作家的笔下之物和抒情主体的眼中之景里去了。第四句用四个字来描绘一种景物,孤立来看平淡无奇、毫不着情,实则不
8、然。假如把前两句的六种景物归结为一个层次,而将第三句所写之景作为第二个层次,那么第四句就将前两个层次的景物统摄而成一个整体画面,点明了具体的时间——黄昏时刻,为写“思”找到了更好的触发点。这个触发点,在与末句产生激烈的碰撞之后,将作家和抒情主体融入前四句景物中的情感骤然总地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