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因训练在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技术课中的实验研究

归因训练在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技术课中的实验研究

ID:20464348

大小:602.5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8-10-09

归因训练在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技术课中的实验研究_第1页
归因训练在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技术课中的实验研究_第2页
归因训练在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技术课中的实验研究_第3页
归因训练在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技术课中的实验研究_第4页
归因训练在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技术课中的实验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归因训练在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技术课中的实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归因训练在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技术课中的实验研究在特殊情境下动机产生的原因。该理论认为个人在目标追求中面临一项特殊工作时,其动机强弱将决定于个人对其自我效能的评估。自我效能是指个人根据以往成败的经验,确认自己对某项工作或任务的实力。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会对所面临的任务产生较强动机。Bandura及其同事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发展以及其与行为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能够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行为变化。因而,自我效能感能够帮助我们预测和改善人类的行为。就归因而言、若把成功归因于能力而非运气或他人的帮助时,更能强化自我效能;反之,若把成功归因

2、于刻苦努力,而能力作用微小,则不能强化自我效能。该归因训练模式的重点在于个体形成“我能做到”的高自我效能感。具体而言,引导个体将成功的努力、运气、他人的帮助等归因转化为能力归因,将失败的能力归因转变为努力归因。1.2.1.2习得性无助模式Seligman及其同事通过对动物和人的实验发现了习得性无助现象。所谓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处于习得性无助状态的人常常把失败的原因归因于个人无法控制的内外条件,往往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自认为多么努力也是徒劳的。如果采用一定的训练方法,帮助他们改变对失败的归

3、因,变内部的、稳定的归因为外部的、不稳定的归因,就可能使他们摆脱习得性无助状态,重建自信,取得成功,该训练模式主要目标是将成功的好运气归因改变为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归因,将失败的低能力归因改变为不够努力归因。1.2.1.3成就归因模式20世纪70年代以来,Weiner不断丰富和发展归因理论,建立了一套从个体自身立场出发解释自身行为的理论,并大大开拓了归因理论的研究领域。其归因模式最初主要解释成就方面的动机,沿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在助人行为、社会性交往以及抑郁、活动过度、戒烟、体育教学等方面广泛应用。Weiner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解释

4、成功或失败时所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把他们划分为三个维度:控制点、稳定性和可控性。Weiner通过一系列研究,认为个体会利用各种信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归因,归因的结果又会引起个体期望和情绪方面的变化,这种变化带来行为动机的变化,进而影响行为,新的行为带7广州体育学院2006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来新的结果,又产生新的归因,如此循环,最终使个体的行为发生改变。此观点的训练目标是将成功的运气归因改变为能力归因,将失败的能力归因改变为努力归因。[2]1.2.1.2归因训练的方法综述前人研究的成果,结合我国的体育教学实际与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归因训练

5、的基本方法是让学生对练习结果进行归因。对于正确的归因,给予肯定和强化;不正确的归因则及时指导、纠正,重新做出归因。归因训练的主要形式之一为讲解,内容包括:⑴自信心与体育学习;⑵成功与失败的原因;⑶正确原因和现实原因。归因的形式还包括:⑴说服。按照归因模式维度对学生不良归因进行评价;⑵组织讨论。寻找适当的归因以及与后继行为和动机的一致性;⑶布置作业及讲评。通过作业进行强化归因训练,内容为测试成败后的归因及情感、期望等反应;⑷反馈。对学生归因及时评价,帮助他们总结经验与教训;⑸个别咨询。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给予具体的咨询意见。此外,对一些信心不

6、足的学生给予特别帮助,课上给其设置相应的成功情境,辅以语言暗示,同时强调自我比较。1.2.1.3归因训练的可行性验证罗湘林等人在研究中指出,虽然在体育运动中,不同结果的原因本身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的,但原因的特性或分类纬度却只有三种(维纳把归因分为内外源、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因此我们可以把握体育活动中的归因特色,并进行针对性的归因训练,由此影响他们的情绪情感、运动动机和自我效能感等[3]。许多国外的研究表明:归因训练是可行有效的,尤其是在体育活动等成就领域内。因为归因是一种认知过程,是随着个体发展而逐渐变化的。Bird和Williams于19

7、80年在运动情境下发现年小的7-12岁儿童两性归因相似,但到13-18岁,男性则更多地趋于努力。所以性别归因差异是一种发展现象,归因是受外部环境和自我认知因素共同影响的。我国的谢晓昱于1994年实验研究表明:归因训练可使学生的成败归因向积极的方向转化。体育运动情境中目标的直接、动机的明确、反馈的及时,各种变量易操纵,因而运动归因训练的效应也越显著。田春兰(2000)在大学生田径运动员比赛成败的归因调查与分析中得出:若获得了成功的结果,并知觉为最近的能力、努力和个性特点等内部因素造成的8归因训练在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技术课中的实验研究将会增强

8、和提高诸如自尊、自豪等情绪情感体验。而把成功归因于运气、别人的帮助等外部因素造成的,就会产生自卑、失望等情绪情感体验,对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